11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乾围绕四川“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主要成就作介绍并答记者问,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参加答记者问。
王乾表示,“十四五”期间,四川将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程来定位和谋划,以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协同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省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全省社会治理最鲜明的特征是党的全面领导始终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的组织延伸到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广大群体、社区和乡村,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王乾说。
同时全面优化“善治理”的运行机制,具体而言,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组织部分管副部长担任副书记。省市县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市县两级由党委书记作总召集人,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分管基层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级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将信访工作整体融入社会治理体系。
在系统治理方面,开创了深耕善治新局面。积极探索顺应治理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契合四川实际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以整体性的考量从重点领域进行了有效实践。在抓城镇社区治理、乡村治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跨越式变化方面下功夫——每年分别选择150个、100个、240个社区梯次推进,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提升。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动态掌握并有效回应“一老一小”、孤寡残疾需求;出台《村(社区)工作机制指导目录》,深入推进强村弱村、重点难点村分类管理;创新实施“微网实格”“三房治理”等新模式,促进了四川民族地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在强化依法治理方面,形成了现代社会新秩序。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出台公共法律服务条例等法治教育,实施法治护航,推进平安建设下功夫。
在强化源头治理方面,推动更多社会治理力量向最前端和疏导侧发力,努力做到“消未起之患”。比如,德阳、乐山、攀枝花开展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试点成果显著:共受理诉求123万多件,合理诉求办结率98.84%、群众满意率96.66%。“12345”市民热线,作为永不掉线的服务窗口,5年来处理来电来信超7184万件次,真正成为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纽带”。
在强化综合治理方面,通过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合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力发动社会参与,把社会治理引向深入。全省有近1500万名注册志愿者,7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以及13.57万名专业社工活跃在社会治理一线,从大运会到世运会再到西博会等重大赛事展会、从泸定县“9·5”地震到筠连县“2·8”山体滑坡等灾害应急领域,志愿服务“微光成炬”,点亮巴蜀大地、温暖社会民心,集中映照出群众的自我提升、社会的多维进步和治理的综合成长,成为了四川“十四五”期间社会治理成效的实践缩影和生动图景。
编辑:孔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