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五宝油茶“出圈”记:一颗“金果子”如何炼成全省样板?

2025-11-04 17:34

0

初冬的五宝,依旧满目葱茏,生机勃勃。


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油茶林铺展到天际,厚实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青中透红的油茶果压弯了枝头。村民们穿行在林间忙活,笑声和着鸟叫,为这片绿色的海洋增添了无限活力。



这片祖辈传下来的老林子,就在前不久,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代表五宝镇一举闯进了“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的名单,成了名副其实的“省级样板”!



从深藏山间的“土疙瘩”,到闪闪发光的“金果子”,五宝油茶这一步,是怎么迈出来的?


“老把式”遇上“新科学”,地里算盘打得噼啪响


“以前总觉得油茶树好养活,让它自然生长就行了。”中华村的老茶农刘江水,种了半辈子油茶,如今观念彻底转了弯。


“省里的专家下来指导,手把手教我们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现在才明白,油茶树就像孩子一样,要精心管护,才能结出好果子。”



“科学种树”的门道,可不止这一点。基地里,补种的都是“川荣-153”“川荣-156”这些好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是专家们为五宝的酸性红沙土“量身挑选”的。



更精明的账,算在“套种”上。油茶树下,间种着土豆、花生。“这叫‘一地双收’!”基地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光套种这一项,一亩地就能多收入2000元!相当于一块地挣两份钱,这笔账谁都会算。”


“心头肉”变“钱袋子”,党员磨破嘴皮为哪般?


好政策要落地,最关键的是人。起初,要动员村民们把视若“命根子”的林地流转出来,统一经营,不少人心里直打鼓。中华村的徐发良就是其中一个,“地不在自己手里,那还能叫庄稼人?心里不踏实!”



为了解开这个疙瘩,中华村党支部书记罗雪锋成了徐发良家的“常客”。“老徐,地流转了,你有流转费吧?基地常年要人管护,你过来打工,又是一份钱吧?等村集体挣了钱,还能分红!里外里一算,比你一个人单干,收入至少多一半!”


这话翻来覆去地讲,掰开了揉碎了地算,终于说动了徐发良。他把自家的6亩地流转了出去,现在时不时来基地打工,一天120元,他笑着说:“这账,算得过来!”



罗雪锋回忆,最难的时候,他连续半个月天天往农户家里跑。“有的村民觉得流转费低,有的担心油茶卖不上价,还有的舍不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他说,“我们发动党员、亲朋好友一起做工作,把现在的收益和未来的前景,一笔一笔算给村民们看。”



如今,全村已成功流转林地1000多亩,涉及100多户村民。“今年年底要是见了效益,就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20%给村民们分红,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盼头!”罗雪锋充满期待。


产业链上“捞金子”,村民腰包鼓起来


地集中了,科学管了,接下来就得在产业链上“捞金子”了。



以前,村民们大多是把茶果或者茶籽米卖给商贩,价钱人家说了算。现在不一样了,镇上建起了自己的加工厂。“以前卖茶果,一斤也就六七块。”五宝镇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我们自己榨成油,精加工的山茶油能卖到120元到150元一斤!这一下,附加值翻着跟头往上涨。”



线下的路子宽了,线上的销售更是风生水起。五宝镇的本地网红“兰妹儿”,在直播间里把油茶的优点一讲,网友们纷纷下单。“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500单!”“兰妹儿”说,“我们的油品质好,又有古茶树的底蕴,价格高一些,大家也认!”



这“金果子”到底给村民带来了啥?中华村的单正华最有发言权。他流转了8亩地,一亩一年有100元流转费。基地需要零工,他随叫随到,一天120元。“守在家门口,一年算下来,能比以前多挣好几千呢!”他搓着手,笑得憨厚,“这日子,有奔头!”



“这块‘金字招牌’只是个开始。”五宝镇相关负责人心里谋划着更大的搞头。“下一步,我们要把深加工做起来,把品牌打响。等到油茶花开的时候,要吸引更多游客来观光。林下还要发展中草药种植……这‘油茶+’的文章,才刚刚破题呢!”



暮色中的五宝镇,连绵的油茶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这颗古老的“金果子”,正沿着一条全新的产业链,让这片土地上的村民尝到越来越多的甜头。

采    写:孔   云


编辑:孔云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