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攀枝花米易:新山蝶变幸福山

2025-10-28 22:19 米易融媒体中心

0

“晚饭过后往‘幸福里’广场跑,跟着坝坝舞节奏晃一晃,日子美得没话说!”“民宿床位扩到107个,冬天的康养订单早就来了!”“家门口就能看病,很方便!”“芒果挂枝就订走大半,今年收入肯定比去年多!”新山傈僳族乡村民的家常话里,满是日子越过越旺的底气。

这份底气,源于攀枝花米易县“一个片区、七种模式”的共富探索。今年9月,依托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资源优势,米易县南部共同富裕试验片区“幸福里”项目落成。串联起坪山村、中山村、新山村,一条农文旅康融合的“幸福动线”成形,为当地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能。

从40个床位到40余家民宿

“政府搭起共富‘骨架’,我们就甩开膀子干!”坪山村村民李婷婷的“半山小院”民宿,曾只有40个床位,今年升级后扩至107个,“冬季还没到,房间已订出一半,乡亲们的民宿也陆续接单,守着小院就能赚钱!”

如今的幸福里,青石板路、小桥流水、花繁果硕,40余家乡村民宿错落分布。“住了几辈子的村落,现在设施越来越全,你看这路修得平平整整,房前屋后鸟语花香,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还能卖自家农产品,生活在这儿是真幸福!”村民刘代敏感慨道。

项目依托非遗文化与生态资源,将“单一村落”升级为“文化展示+农事体验+康养居住”的复合型空间,还联动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米易芒果产业园、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米易傈僳梯田,构建“生态筑基、文化赋能、康养引流、农户共享”链条,让傈僳族群众稳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迈向共同富裕。

从15万元到9000万元 一颗芒果富百姓

十月的中山村,晚熟芒果挂满枝头,漫山“金果果”成了村民的致富宝。从前,这里村民靠种烤烟、甘蔗糊口,如今家家户户住小楼、院里停轿车,日子有滋有味。

中山村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足,是国内海拔最高、成熟最晚、品质最好的芒果种植基地之一。中山村的芒果平均收购价10元/公斤,最贵时达到25.6元/公斤,全村8000余亩晚熟凯特芒果,年产值超9000万元,年收入超10万元家庭占比超80%。

“11月才成熟,正好赢在‘时间差’上,我家700多棵芒果树,去年卖了20万元,今年订单来得早,外地客商提前一个月就订了,现在一半的果子都有了着落,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徐贵云干劲十足。

利用芒果产业优势,中山村与周边景区联动,通过“农户+集体经济公司+企业”模式,发展农事采摘、餐饮、民宿等服务业,实现“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不仅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让中山村跻身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从“泥泞土路闭塞”到“文旅红火共富”

“这套傈僳衣裳配银饰,拍照最出片!”忙着给游客讲解的张华美,是新山村的景区讲解员,也是农家乐老板。谁能想到,曾经的她是贫困户,连跟外界交流都犯怵。如今的她,不仅脱了贫,还成了带动乡亲致富的带头人,她的蜕变,正是当地1800余名傈僳族群众共富路上的缩影。

2017年前,新山村交通闭塞,只有一条泥泞土路通向外界,村民吃土豆玉米,住茅草土坯房。脱贫后,新山村凭借自然资源与傈僳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康养人群多了起来。张华美夫妇率先抓住机遇,从推小推车卖烤洋芋、凉粉起步,后来开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簸箕宴、土鸡铜火锅成了招牌,生意红火。

“现在基础设施好了,村里人都忙着谋发展,种养殖、开农家乐、做民宿、直播带货、参加表演队、出售手工艺品……业态多了,腰包鼓了,干劲更足了。”张华美说。

区域融合、协同发展、产业兴旺、富民兴村!今年以来,米易聚焦中高山区与河谷平坝地区“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选取地域相连、禀赋相近的攀莲镇、撒莲镇、丙谷镇、新山傈僳族乡4个乡镇“组团连片”发展,打造一批农村创富共同体,为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排头兵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刘庆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