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花灯戏亮相川超赛场。
10月26日,2025/2026四川银行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川超”)迎来新一轮比赛,南充丝绸源点队在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田径运动场主场迎战巴中红叶队。暖场环节,演员们手持花灯、钱棍、竹板等道具载歌载舞,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极具地域特色的南部花灯戏,千年非遗与现代足球的邂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川超”开赛以来,热度一路攀升。在川东赛区的南充,文艺院团与非遗传承人纷纷奔赴这场全民盛宴,将川北大木偶、川北剪纸、川剧、泥塑等古老技艺融入火热的赛场,为体育竞技注入了浓郁的巴风蜀韵。
赛场之上 古老技艺大放异彩
一唱一和,舞姿翩跹;一颦一笑,乡音缭绕。26日,南部花灯戏惊艳亮相“川超”绿茵场,古老非遗与足球激情完美邂逅,在掌声与欢呼中实现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
川北民间花灯艺术始于唐朝,表演融戏剧、舞蹈、小品、杂技、音乐于一体,分为“天灯”和“地灯”两类,“天灯”和“地灯”组合在一起,即构成一台热闹愉悦的“花灯戏”。2023年,南部花灯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0月2日、10月6日、10月19日、10月26日……10月以来,在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田径运动场,南充丝绸源点队迎来四场主场比赛,作为东道主,南充献上了一系列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其中每场比赛都有南充非遗的精彩展示。
![]()
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和轮滑少年。
10月2日,南充主场开赛前,曾亮相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的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亲临现场,在一群轮滑少年的簇拥下灵动起舞。这是继9月20日晚川北大木偶在“川超”揭幕战上惊艳亮相后的又一次精彩展示。
“这是非遗文化与足球激情碰撞交融的绝佳契机,我们演员既要演好木偶戏,更要为家乡球队加油鼓劲。”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青年演员罗茜茜表示,在绿茵场上表演川北大木偶,向各地的观众展示国家级非遗的魅力,自己心中更添一份使命感。
![]()
陈小涛激情演唱《变脸》。
当熟悉的歌声“在天府之国哟,我们四川噻有一种绝活既神奇又好看……”响彻体育场,319名川剧变脸演员同时变换脸谱,配合吐火绝技,营造出气势恢宏的视觉盛宴。在南充主场,川歌王子陈小涛携300余名川剧变脸演员演绎经典代表作《变脸》,成为“川超”历史上难忘的一幕。
“太好看了,非遗表演不仅为比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更成为展示南充文化的重要窗口。”南充蜀魂球迷协会会长唐熙奕表示,南充非遗大放异彩是足球比赛之外的另一大看点,也为“川超”比赛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赛场之外 非遗加持别样精彩
![]()
川北大木偶惊艳川超赛场。
赛场上,南充定制的非遗助阵节目,让“南充元素”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赛场外,非遗好物也实力圈粉,再次印证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川北凉粉、营山凉面、六合丝绸、西充狮子糕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赛场外同步举办的“南充好物”展销会汇聚了40余家本地特色企业,集中展示了南充非遗及“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魅力,这些产品不仅是舌尖上的南充,更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鲜活载体。
“川超”开赛以来,不少南充非遗传承人也积极参与,以自己擅长的非遗技艺为南充丝绸源点队加油助威。近日,记者在西充县多扶镇“王安斌泥塑工作室”看到,工作台上摆放着王安斌最新创作的“川超”作品:绿茵场上,11名足球队员姿态各异,神情专注,一旁的横幅写有“南充丝绸源点队”……整组作品色彩亮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激情和力量。
![]()
王安斌创作的“川超”泥塑作品
“身为南充人,‘川超’这么火,我必须用作品为家乡球队助威。”非遗传承人王安斌的话语中透着自豪。他告诉记者,为让作品生动感人,他特意研究了南充球队的各方面情况,最终用拿手的泥塑定格下了球队的精彩瞬间。
9月28日,在南充丝绸源点队出征仪式上,球员们收到了一份独具匠心的“助威礼”——一幅由南充市融媒体中心和嘉陵区文化馆联合赠送的剪纸作品。整幅作品以红色为主色调,热烈而喜庆,传递出对球队出征的美好祝愿与助威之情。
记者看到,作品中剪出的人物形象各异,或冲刺或拼抢,将赛场上的热血拼搏展现得活灵活现。作品创作人、嘉陵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杜华江告诉记者,作品在展现足球运动的激情与活力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南充本土文化元素,剪纸上“南哥威风,冲向成功”的字样,更是表达了对南充丝绸源点队的美好祝愿。
“南充非遗项目众多,非遗与足球的邂逅,必将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绿茵场外书写着‘体育+文化’的南充新篇章。”南充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刘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