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年轻人不看川剧?这家小川剧团为何圈粉Z世代?丨不懂就问——经济热点一线探访

2025-10-28 14:46 川观新闻

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嘿嘿,这个川剧演员还会飙英文!”“啊啊,变脸大师和我互动了”……一到节假日,位于成都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的百家班川剧团里,笑声、欢呼声和鼓掌声阵阵爆发。

过去,川剧被贴上了“老人演、演老戏、老人看”的标签。然而,百家班川剧团却打破这一刻板印象。这家剧团的演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今年国庆期间,剧团每天演出八九场,日均观戏超千人,几乎场场爆满,其中年轻观众占比超六成。这个13人组成的小剧团靠什么吸引到年轻观众?不懂就问,近日我们来到百家班川剧团,一探究竟。


降低门槛——

人均票价不到40元,一小时看十个节目

与常见的剧场不同,百家班川剧团的舞台不到十平方米,显得格外精巧,反倒是观众区很宽敞,整齐排列着200多把木椅。舞台与观众席间隔不到1米,坐在前排,演员脸上的表情和油彩都能看得十分真切。

百家班川剧团表演现场

“我们的定位就是小剧场,有点像脱口秀剧场,能跟观众有一些近距离的互动,不像大剧场,它们走的是舞台氛围和效果。”百家班川剧团“少班主”陈诚介绍。

百家班成立于2000年,这家民间剧团最早也表演传统折子戏,但随着市场萎缩,最困难时期,一台戏的观众不到10人,比演员人数还少。2023年以来,百家班开始转型:一边,由剧团创始人代霞梅带领一帮老演员在成都大慈寺社区继续表演折子戏;另一边,代霞梅的子女在成都开了三家分店,表演新派川剧,吸引年轻人。

如何才能让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

“很多人来成都旅游,必看的就是变脸,我们就在抖音、小红书上做推广。”陈诚说,剧团还在变脸脸谱上大胆创新,把一些可爱的表情包放进脸谱中。

百家班川剧团表演现场

调研发现,看不懂、票价贵是年轻人不爱看川剧的主要原因。于是,百家班通过简化舞美、减少演员,把成本降下来,走低价亲民路线。

“大剧院的戏票分为甲乙丙等级,多在100元以上,我们的票价在三四十元一张,有时还会推出特价票,只要19.9元一张,点一杯盖碗茶也很便宜,8元钱一杯。”陈诚说。

传统川剧折子戏,时间长、节奏慢,一台戏下来要两个多小时,年轻人很难坐得住。为了让年轻人坐下来,剧团精编剧目,观众可以在1个小时观看10个节目。

百家班川剧团表演现场

我们在采访现场看到,演出开始,随着锣鼓声响起,年轻演员们身着戏服登场。第一个节目是刀马旦,女演员头戴翎子,双手握枪,手腕快速转动,银枪时而绕着身体盘旋,时而被抛向空中又瞬间接住,台下爆发出阵阵掌声。之后手影戏、三岔口、功夫茶艺、皮金滚灯、水袖舞、变脸、吐火等节目轮番上场。特别是当演员表演变脸、吐火绝技时,剧场内气氛达到高潮,欢呼声与叫好声交织在一起。

百家班川剧团表演现场

“这些都是川剧中的经典戏目,一个小时,排得比较满,就是要让节奏快起来、爆点多起来,让观众觉得票价很‘值’。”陈诚说。

此外,节目中还增加了互动环节,茶艺师下台为观众掺茶,变脸演员在观众面前近距离变换脸谱。“我们前几天才接待了一个法国团,以前这些团队会去大剧场,现在觉得我们这儿性价比高,还能互动,都愿意来。”陈诚说。

现场观众

大胆创新——

川剧融入现代梗 用流行元素“翻译”传统剧情

传统川剧中有大量方言和唱腔,如何让年轻人听得懂、还爱看?

我们在现场看到,当传统武戏《三岔口》上演,两名演员在“黑夜”中摸索打斗时,一段谍战片背景音乐突然响起。“用这个作为背景音乐,主要想直观展示剧中偷盗的行为。”陈诚进一步举例,今年暑期,剧团排演的《哪吒闹海》,还融入动画版哪吒中“从来生死都看淡”等台词,用年轻人熟悉的流行元素来“翻译”传统剧情,观众接受度会更高。甚至此前他们还在谢幕环节跳《大展鸿图》《科目三》等网络热曲,“观众的反应非常好。”

百家班川剧团表演现场

当然,这些创新也引来了质疑。“刚开始不理解他们,我们这个川剧啷个会加上现代的元素呢,特别是他们有些动作搞笑过后,我就有点不适应。”百家班创始人代霞梅说。今年19岁的演员李依芯学习川剧七年,一直接受传统的川剧训练,“我觉得我们就应该程式化地走,规规矩矩地演戏。”

不过,当创新的表演方式赢得满堂彩后,演员们逐渐转变态度。“我们在《皮金滚灯》中加了很多现代梗,比如皮金总爱炫耀自己的肚兜是‘阿玛尼的小肚兜’,大家还会时不时飙两句英语。”李依芯说。

新颖的表演形式,亲民的票价,让百家班人气攀升,其中西部文化产业中心店自去年9月底营业以来,售票超10万张,稳居抖音吃喝玩乐榜·剧院演出榜首位。今年国庆期间,每天观戏人次超过千人。“扣除演员工资、房租等成本,目前有一定盈利。”陈诚说。

剧团的稳定发展也让演员们有了可观的收入。“一个月下来工资有一万元左右,比传统剧院要好很多。”李依芯说。

更让陈诚欣慰的是,一些观众看完演出后,会主动询问“哪里有看传统川剧的地方”,他会向他们推荐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或者自己母亲带领的老百家班剧场。“我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我们这个店,让更多人来了解川剧。”陈诚说。

“不过,现在小剧团也‘卷’得厉害,有的剧团甚至卖出了9.9元一张的戏票。”陈诚说,未来,一方面要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持续改编经典剧目。“省外的一些剧团就值得借鉴。比如,浙江婺剧《三打白骨精》,将无人机、电子激光等现代技术手段融入传统戏曲,反响特别好。”陈诚说,未来百家班也打算推出90分钟一场的大幕戏,同时开设百家班少儿培训班,做强百家班IP。

近年来,小型戏剧戏曲以创新的表演形式和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首次突破20万场,较2023年增长13.21%。与此同时,越剧《新龙门客栈》、婺剧《三打白骨精》等一批戏曲爆红“出圈”,这也让我们看到川剧新生的可能。当川剧主动拥抱观众,当经典大胆融入新潮……走过三百年的川剧,将迸发出更年轻、更鲜活的生命力。

出品人:谭江琦

总监制:范英

监制:赖永强 毛漫丁 刘莉 王代林 刘若辰 史册

统筹:陈旻翔 赵丹

撰稿:史晓露

摄影剪辑:吴枫

视频包装:朱文博 吴枫

美术:沈晓颖

四川日报全媒体出品


编辑:刘庆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