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阳轻柔洒落在安宁河畔,攀枝花市米易县的蔬菜大棚里已是一片生机勃勃,一垄垄翠绿的早春番茄苗,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
图片
天然优势 特色产业
米易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角,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年均气温20.5℃、年日照时长达2700小时,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国少有的热作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适宜的温差,成为番茄的理想种植区。2025年,全县番茄种植总面积达6万余亩,产值达19.5亿元。
图片
金秋十月,米易县撒莲镇安全村,刚完成水稻收割的田野褪去金黄、换上新绿,村民们抢抓农时移栽番茄苗,嫩绿的幼苗在田垄间整齐排列,孕育着来年早春的丰收希望。
“稻子上个月刚进仓,除草、翻地紧跟着就来,接着把番茄苗栽下去!”安全村村民周大姐手脚麻利地完成栽苗,身后成片移栽完毕的田块,在秋日的阳光下尽显生机。“稻菜轮作”是米易县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每年5月至9月种植水稻,10月至次年4月种植蔬菜。这种模式,让水稻和蔬菜种植的时间相衔接,既守好了“粮袋子”,丰富了“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夹子”。“我们今年10月种下的番茄,明年3月左右就能上市,正好赶上早春蔬菜的空档期,价格和销路都不愁。”周大姐指着刚栽下的秧苗满脸期待地说:“种一季水稻稳了口粮,再种一季蔬菜多了收入,一块地能挣两份钱,你说好安逸嘛!”
图片
科技赋能 种植升级
“空气温度17.3℃、空气湿度45.2%、土壤温度13.5℃、土壤湿度13.5%……”在米易县丙谷镇雷窝村,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冷兴瑶打开手机,通过物联云平台,察看大棚里番茄苗的生长环境。据介绍,该合作社拥有10000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区、5000平方米观光采摘体验区、50000平方米新品种示范区、2500平方米无土栽培示范温室,全部建有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控制等现代农业技术。
图片
土壤湿度温度、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冷兴瑶手机里的这些数据,实时传回几公里外的米易县现代农业大数据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光照、温度等因素的自动监测,并根据各类信息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喷药、降温、补光等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操作能大幅提高精准度,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据悉,中心建成投用以来,推动园区高效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普及率达98%以上,每年节约1/3的人工成本、节省30%用水量、减少20%施肥量。
近年来,米易县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在数据集成上进一步优化,探索形成了米易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除了可以查询市场价格行情外,该系统还具有农情发布、农技知识库、社会化服务、数据直报等服务功能,让农民从“凭经验种植番茄”变为“凭大数据种植番茄”。
图片
产销两旺 红红火火
“昨天在网上接到了订单,今天也有收购商要来收购,所以我们一大早就起来摘番茄了。”在米易县撒莲镇海塔村,村民王女士看着刚摘下红彤彤的秋番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话音刚落,订单电话接踵而来,王女士忙得不亦乐乎。
图片
米易番茄的品类十分丰富,既有传统的大粉果、大红果,也不乏新兴的千禧果、樱桃番茄等,因富含天然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像王女士这样的许多村民借助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同时,米易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建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高效走向市场。今年9月,促成成都市钱大妈生鲜超市有限公司与成都天雀优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米易县签约。按照协议,双方将共同在米易县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发“钱大妈”专供系列产品,打通“田间到餐桌”的高效产销对接通道,助力米易番茄走出四川,畅销全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米易县从借助天然优势发展种植,到依靠科技赋能提升品质,再到政府搭台促进产销对接,推动番茄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跃升,真正实现了好果子卖好价钱。下一步,米易县将继续深耕番茄产业,不断探索创新,让小番茄继续绽放“大魔力”,为促进农民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刘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