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四川这两地中小学生“喜提”春秋假 激活消费新活力

2025-10-22 21:21 首屏新闻

0

日前,自贡和宜宾两地有关部门发文,明确增设中小学春秋假,自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实施,助力“双减”落地与学生全面发展。此前全国多地已开始探索实施春秋假。

春秋假能分流寒暑假旅游压力,激发家庭错峰出游需求,带动餐饮、住宿、文旅消费。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9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都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为服务消费“添活力”。

四川两地从这学期开始试行

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近日印发《2025—2026学年宜宾市中小学(幼儿园)春秋假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宜宾市中小学(幼儿园)(不含初中、高中毕业年级)将增设春秋假,各休3天。其中,秋假时间确定为11月12日至14日;春假则计划安排在4月,与清明节假期形成连休。同时学校将配套免费托管服务与多元研学活动。

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文,明确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8年级试行春秋假。假期安排上,春假2天衔接“五一”假期,秋假3天固定为每年11月第二周周三至周五,均计入学校机动时间,不占教学、复习时间,无需调休补课。

春秋假将为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已经摆脱了供给不足的状态,而是面临旅游出行过度集中、消费者体验差,淡季需求又严重不足的现状。春秋假的多地推行可以缓解这一情况。对于消费者而言,11月是旅游的传统淡季,无论是机票价格还是酒店价格相较十一旺季下降三成以上,旅游人数相对较少、旅游体验也大大提升,是错峰旅游的选择。同时,11月中旬也是南方省份赏秋的最佳时间,无论是本地游、省内游还是跨省游均有非常丰富的旅游体验。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旅游商家来说,在公商务出行人数下降的背景下,亲子游是很好的补充。据测算,一张儿童票能够带动1-2张成人票的消费。在今年国庆,一张儿童票甚至能带动3-4张成人票的购买,有效拉动全家游、携老游的预订。

某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逐步推行,将为国内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政策也推动文旅产业与教育需求的更深层次结合:未来,随着家庭和学校对假期教育价值的日益重视,市场上兼具游览性、教育性与实践性的专业研学及亲子产品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如何放得好推得开?

实施好中小学春秋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家校社的协同配合,以及多个部门、多项制度的贯通衔接。

比如,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在某次采访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家长的放假时间不匹配,是中小学春秋假推行的最大阻碍。自贡市在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特别指出,鼓励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支持员工结合春秋假陪伴孩子;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可参照执行。

在中小学春秋假质效的提升方面,根据宜宾市试行方案,宜宾春秋假实行“市级统筹、县(区)推动、学校实施”原则,在保障教学总时长不变的前提下统一放假时间,要求各地各校科学规划,结合自身学段和区域特点落实假期。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携手,协同解决配套政策、教育观念、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中小学春秋假才能真正放得好、推得开。

“秋游四川”点燃假期旅游热情

秋意渐浓,天气转凉,四川的深秋风光愈发迷人。

作为2025年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的主场,四川推出“秋景揽胜、秋味寻鲜、秋趣赛事、秋影打卡、秋韵徒步、秋俗体验”六大主题文旅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近期出台了《“四个跟着游四川”实施方案》,促进“跟着赛事、演出、美食、影视”游四川,聚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汤东英表示,近年来,文旅厅深入挖掘全省秋季文旅的优势资源,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创新产品供给,积极培育秋季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全省文旅系统将持续围绕“一年四季游四川”之秋游四川,通过举办主题活动、推出惠民政策、强化服务保障、创新宣传推广等,不断激发全省秋季文旅消费新潜力、提升秋季文旅经济新活力。

从自然山水到人文盛宴,从潮流玩法到乡村体验,四川秋季文旅正以多元姿态迎接八方游客。随着中小学春秋假的逐步推行,这个秋天,带上孩子,在红叶彩林中邂逅自然之美,在诗酒文脉中触摸历史温度,在赛事演出中感受活力脉动,共赴一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秋日之约。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川观新闻、四川日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


编辑:刘庆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