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吃得咸看得淡,自贡“zhuá”的是生活哲学

2025-10-22 17:43 天府新视界

0

川超秋点兵·自贡战队篇

“川超”首轮客战宜宾,双方握手言和;次轮主场迎战内江,全取3分;第三轮客赴泸州,再度战平。10月12日晚,第四轮主场迎战资阳,自贡灯城燊龙队在雨中奏凯,领跑川南赛区。顺境逆境,自贡灯城燊龙队始终全力以赴,拼出盐都儿女的韧劲与血性。


自贡人骨子里天生有一股“咸”劲儿——源自千年盐都的熬煮,浸润釜溪河水的豁达,更在“川超”赛场奔涌为热辣。当滚烫足球邂逅盐都底蕴,如一锅沸腾的盐帮菜:麻辣鲜香中暗藏回甘,让人额头沁汗、身心酣畅。这份“吃得咸、看得淡”的从容,被球员在绿茵场上演绎为一段段淋漓篇章。



图片图片


“川超”自贡队的队名与队徽,个个都是“有故事的男同学”。


“自贡灯城燊龙队”,直接把千年盐都的招牌立在了球门之前——从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恐龙栖息地,到如今被科技赋能、走向世界的非遗彩灯……盐帮人那股“敢闯敢拼、抱团取暖”的劲儿,从未曾失传。如今,这腔热血传承给了绿茵场上的球员。


队徽也别具匠心:咆哮的恐龙身侧,矗立着采卤的井架。盐、龙、灯,三大城市元素融为一体;“燊”字凝结盐都炽热,“龙”字彰显竞技锋芒。队长说得实在:“我们踢球,就像祖辈熬盐,得耐得住性子,扛得住压力,最后才能出‘精品’。”盐帮熬盐讲究火候,踢球又何尝不是?进攻如“大火快攻”,讲求迅猛;防守如“小火慢炖”,考验耐心。二者缺一,都“熬”不出一场好球。


队名与队徽中,藏着自贡的历史,也映照出自贡人骨子里的“咸”味性格。当年盐帮走南闯北,靠的就是一份“吃得咸、打得粗”的豪爽——能吃辣、能喝烈、也能打硬仗。如今这般豪爽落到球场上,便化作“输球不输阵,赢球不嚣张”的底气。而那份“看得淡”的豁达,或许正是千年盐井里的卤水慢慢浸润出来的。



图片图片


自贡球迷为比赛呐喊助威 摄影/C视觉 何海洋




图片图片



自贡人踢球,既讲究“全力以赴”,也讲究“有盐有味”。


队员们“吃得咸”,拼就拼到底,无论输赢,恰如自贡人吃火锅,再辣也笑着下肚;即便一时落后,也从不互相埋怨,而是彼此打气、攥指成拳。大家横下一条心:“祖辈熬盐能熬百年,我们输一场球算啥?下次赢回来就是!”


球迷们“看得淡”,不论胜负,总是一句“晚上加个菜”“下回再干过”。这份“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从容,恰如自贡这座城市的气质——千年盐都,见惯风浪,从盐业兴衰到城市转型,自贡人早已学会“在咸中品甜,在淡中找乐”。如今,这般心态被带进“川超”赛场,让足球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厮杀,而成了一场以球会友的城乡狂欢。


自贡的赛场,同样吹起一股“有滋有味”的文体商旅融合风。中场休息时,不仅有啦啦队热舞,更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唱“盐工号子”。看台上的伴手礼也格外有情有味:加油棒、冷吃兔、火边子牛肉……球迷一边嚼着冷吃兔,一边呐喊助威。足球,不再只是竞技,它已融入自贡人的生活,如盐一般——少了它,日子便少了几分滋味。


图片图片


“川超”自贡的迎客之道,比盐帮菜更热辣。外地球队一到,自贡人便将“盐都待客三部曲”安排得明明白白:先请去看灯会,领略“天下第一灯”的璀璨震撼;再带去品盐帮菜,体会什么叫“辣得过瘾,咸得入味”;最后才请你上场踢球——此时你早已被这座城市的热情“征服”,球场上的输赢仿佛已是其次。



图片图片


“川超”比赛现场的自贡球迷 摄影/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尚永高


热情好客的自贡球迷,自发组成“盐都接机团”,手举“欢迎外地老铁来吃兔”的牌子,把客队球员感动得措手不及。绿茵场上,他们不仅为主队呐喊,也为对手助威,甚至送上冷吃兔。这般“宾主尽欢”的场景,比任何口号都更能诠释体育精神。


“吃得咸,看得淡”,这六个字,是自贡人的生活哲学,也是“川超”自贡队的精神内核。盐帮的“咸”,是历史的沉淀,是敢闯敢拼的勇气;自贡人的“淡”,是现实的豁达,是笑对风云的智慧。当这两种气质在“川超”赛场上交融,便踢出了独一无二的“自贡味道”——既有千年盐都的厚重,也有现代足球的激情;既有盐帮子弟的豪爽,也有文明城市的新风。


这,就是自贡的足球、自贡的味道——吃得咸,所以有劲;看得淡,所以快乐。


图片图片



本期话题

 说起自贡,你最先想到啥?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尚永高
天府新视界编辑部 刘志杰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编辑:刘庆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