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在区政务服务大厅的玻璃幕墙上。还不到九点,社保窗口已有不少群众排队等候。人群中,60岁的刘大爷显得有些着急,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文件袋,时不时踮脚望向窗口。
![]()
“同志,我想问问延迟退休的事……”刚一叫号,刘大爷就快步走去。服务专员小李微笑着接过材料,仔细查看后开始耐心解答。
不到十分钟,刘大爷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原来是这样!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
像刘大爷这样带着笑容离开的群众,在贡井区越来越多。为了让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这项大政策平稳落地,不让大伙儿为办事犯难,区社保局下了不少“绣花功夫”。
自己先学透,群众才不蒙
政策落实,关键在人。为确保延迟退休政策执行不跑偏、不走样,区社保局下足了功夫。
“咱自己要是半懂不懂,跟群众解释起来肯定露怯。”区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的办法是,对着省上下发的办事指南和试行文件,在局长专题办公会上一条一条地“抠”。大伙儿提前预判群众可能会有不理解的地方,研究通俗易懂的解释语言,确保走到哪个窗口,听到的答案都一样。
![]()
这学习不是一阵风。股室每月雷打不动开政策学习会,把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政策更新拿出来交流。“就像学生时代上自习,得互相考问,心里才有底。”一位年轻工作人员笑着说。
![]()
正是这样的打磨,让窗口工作人员面对群众时心里有底。上半年,区社保局共办理弹性提前退休460人,法定退休年龄退休74人次,弹性延迟退休4人次,全部准确无误,靠的就是这份把政策“嚼碎吃透”的功夫。
让政策走出文件,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懂了政策,还要让老百姓听得懂。
线下,区社保局把宣传点直接摆到了群众的生活圈——公园的树荫下、超市门口的阴凉地、体育场的休息区、商圈的广场,都成了临时的政策宣讲台。
![]()
在桓太城广场,工作人员小胡的“摊位”前围满了人。“嬢嬢,您看这小册子,”他翻开《延改政策问答》,指着上面的例子说,“您这个岁数,延迟6个月,到明年5月份就可以办理退休,每个月能多领不少呢。”把复杂的计算公式变成实实在在的数字,群众顿时听明白了。
线上也没闲着。企业参保群里,社保局工作人员随时答疑。“不管企业什么时候咨询,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回复。”这种随时在线的服务,让政策的触角延伸到了八小时之外。
![]()
上半年,区社保局累计开展延改政策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延改政策问答》手册发放量达6000余份,把政策的种子撒到了每个角落。
服务多走一步,群众少跑一趟
最让群众感觉贴心的,是那些悄无声息的服务升级。
“叮——”不少快到龄的参保人都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您即将到达退休年龄,请及时办理相关业务……”
![]()
就是这么一条简单的提醒,避免了许多人因忘记申请而影响待遇。
窗口的变化更是实实在在。以前办退休,得提前一个月交材料,等审核通过了,当月再跑一趟来办手续,最少跑两趟。现在推行“综合柜员制”,退休当月来交材料,现场审核,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刚办好手续的饶大爷竖起大拇指:“原来怕跑手续,现在一趟清,太方便了!”
![]()
此外,区社保局还开通“延退服务直通车”,配备12名“社保服务专员”轮岗值守,专门接听延改咨询电话。
数据显示,上半年区社保局接待咨询2300多人次,办件3500多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像饶大爷这样带着困惑而来、满意而归的普通群众。
![]()
“社保工作就是民生工作,窗口不大,却关系千家万户。”谈到下一步,区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心里已经有了蓝图:“我们在琢磨,以后能不能实现系统到点自动提醒,同时推动更多业务‘网上办’,总之就是一句话: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小窗口,大民生。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微改革”,把一项国家大政策,变成了老百姓身边能感受到的便利和温暖。
采 写:孔 云编辑:刘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