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由四川省全民国防教育宣教中心出品的6集微电影《我们的时代》即将上线。该片通过《号子》《家书》《燃梦》《旅途》《浪漫》《歌词》六个故事,以跨越时空的叙事手法,展现从革命岁月到新时代的信仰传承与精神对话。
作品以“过去—现在”双线结构,融合历史与现实,通过八路军战士、航空工程师、铁道兵后代等普通人的视角,诠释“英雄守护的是未来”的深刻主题。影片用质朴而真挚的表达,致敬一代代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唤醒血脉中的家国记忆,创新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图片
《号子》——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
通过1938年八路军战士与2025年成都青年的时空交错,展现两代人对“家国”理解的碰撞。让历史英雄亲眼见证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盛世,用“号子”这一战斗信号串联起革命精神传承,揭示“英雄守护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未来的可能性”这一核心命题。
图片
《家书》——母爱的双重维度
以话剧演员演绎赵一曼遗书为切入点,探讨“母亲”角色的深层意义。通过林静从技术模仿到灵魂共鸣的转变,诠释革命年代母亲“以牺牲成就大爱”的抉择,与当代母亲的情感形成互文,回答“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这个跨越时空的叩问。
图片
《燃梦》——共和国艰苦奋斗精神的星火相传
通过1967年“三边建设老厂房”与2025年现代化车间的时空对照,展现中国工业从“一无所有”到“大国重器”的蜕变。创作聚焦“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的艰苦岁月,用燃气轮机研发历程象征“中国人自力更生的强国梦永不熄灭”,致敬那些“用螺栓拼出共和国工业黎明”的无名英雄。
图片
《旅途》——铁轨下的英魂丰碑
以成昆铁路建设为背景,通过祖孙两代人的慢火车之旅,揭示成昆线修建期间“每一公里铁轨下都长眠着一位铁道兵”的悲壮历史。用背包少女独自完成仪式的留白手法,表现后人对先烈的铭记,诠释“真正的旅途不是地理位移,而是革命精神的接续”。
图片
《浪漫》——航空报国的无声誓言
通过歼10首飞前后青年国防军工人家庭的日常片段,展现“国之重器”背后是无数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这个主题。以“小红花”象征国防科研工作者们最纯粹的革命浪漫主义,同时兼顾国防科研工作者们对强国理想与强军信念的坚守这一创作主题。
图片
《歌词》——童声里的红色基因
借幼儿园学唱《歌唱祖国》的趣事,让抗战老兵向曾孙女解释“英雄”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国防工作者们通过老兵珍藏的老照片形成代际传递,通过最后的儿童合唱揭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血脉中的集体记忆”。
敬请期待!
编辑:李惠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