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广安市广安区白马乡,漫山遍野的柠檬树,如绿毯般铺满大地。
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引擎”,近年来,白马乡锚定“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目标,以“建强基地夯基础、延长链条拓空间、提升品质树品牌”三措并举,推动柠檬产业从零散种植向全链升级跨越。
柠檬,成为当地带动群众增收、乡村发展的“金果子”。
荒地变果园
“现在是柠檬保果的关键期,浇水、施肥都马虎不得。”8月29日,在白马乡石梯村的广安云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柠檬基地里,业主唐学金正在给柠檬树浇水。
基地里,连片的柠檬树整齐排列,翠绿的枝叶间,一个个柠檬缀满枝头。
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果园,8年前竟是荒草丛生、无人打理。
2017年之前,唐学金一直在外地做建材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柠檬产业市场前景好,且白马乡的土壤、气候十分适合种植柠檬,便毅然来到白马乡种植柠檬。
为了种出优质柠檬,他经常前往四川安岳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尤力克”优质柠檬品种,同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定期到基地指导。
如今,唐学金的基地已扩建到2000余亩,配套建有高标准储存室、智能化灌溉系统、4口蓄水池,基地的道路全部经过硬化,还修建了观景台。
“现在我们基地年产柠檬约500吨,除销往重庆、成都等地,还出口到南非、印尼、新加坡。”唐学金介绍,基地常年聘有40余名农民工,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
石梯村的变化,是白马乡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柠檬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通过“合作社+业主+农户”模式,引导业主承包闲置林地、荒坡,规模化发展柠檬产业。
截至目前,全乡柠檬种植面积已达8000余亩,年产鲜果3000余万斤,产值超1亿元。
全产业链发展
“嘀嘀嘀……”9月3日,位于白马乡的广安市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运转声此起彼伏。传送带上,一颗颗柠檬经过色选机筛选,不合格的果实与合格果实在此进行“分流”。
该公司总经理游中杰介绍,2018年,公司率先建成第一条智能分选包装线,实现柠檬按大小精准分级;2021年,公司再次升级设备,新增的色选机,不仅能分选果实大小,还能精准识别果实颜色深浅、表皮斑点、虫眼等细微瑕疵,完成了从“按规格分”到“按品质挑”的跨越。
分选环节的升级,为深加工打下了基础。“一级果卖鲜食,二级果和残次果就用来做加工品,把柠檬的价值‘吃干榨净’。”游中杰介绍,公司目前已通过代加工模式,研发出柠檬冻干片、糖制柠檬片、柠檬凤爪等多种产品,还注册了“賨柠”大类商标,涵盖即食片、饮料、啤酒等品类。
“接下来公司打算引入榨汁线,生产柠檬汁,让残次果的价值再翻番。”游中杰说。
据了解,白马乡将柠檬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挖掘“渠江柠香”文化内涵,在柠檬基地周边打造露营基地,配套建设休闲步道、观景平台、特色民宿等。
截至目前,白马乡已建成智能分选包装线2条,年均2500余万斤优良鲜果直供市场;洽谈引进原产地柠檬加工企业1家,开发柠檬蜂蜜水、即食片等精深加工产品,年增附加值超1000万元;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2个,初步形成“种植+分选+加工+文旅”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严格品质管控
“这是本月的《品质管控履职清单》,里面明确了12项责任事项,一定要严格落实。”8月29日,白马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海燕来到广安市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一份清单交到游中杰手中。
清单上,禁用高毒农药名录、有机肥使用比例、采摘前农残检测流程等内容一目了然。
“品质是柠檬的生命线,尤其是我们乡的柠檬还要出口,品质不高,根本进不了国际市场。”王海燕介绍,为提高柠檬品质,白马乡建立了“政府督责+业主落实”的品质管控机制,每月制定《品质管控履职清单》,明确业主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收储存等环节的责任,还组织农技人员定期到基地巡查,指导业主科学种植。
白马乡还着力品牌打造。2022年,白马乡组织多家合作社和企业联合注册“渠江柠香”区域公共品牌,统一设计品牌标识、包装形象。
同时,为了让“白马柠檬”走出广安,白马乡积极组织业主参加西博会、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
今年5月,“白马柠檬”成功入选2025年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鼓舞。”白马乡副乡长谭祥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品质管控,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推动“白马柠檬”向更高端市场迈进。
编辑:钟林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