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巴中:一座公园的留白——种绿成景 城暖民安

2025-09-08 21:10 巴中市融媒体中心

0

初秋的巴中,早晚已有了凉意。清晨,巴中经开区西溪湿地公园薄雾还未散去,一草一木便被晨练的市民唤醒。鸟鸣声声,微风拂过,送来清爽湿润之感。人们或在蜿蜒步道上漫步,或在溪边长椅上闲话家常,或在绿茵丛中遛狗嬉戏……这便是西溪湿地公园每日寻常又鲜活的热闹场景。

步步皆景 老少同欢


早上6时20分,73岁的王万清老人已迈着稳健的步伐,沿步道开启晨间漫步。“这里空气新鲜,很适合锻炼。”王万清告诉记者,自去年公园开放以来,每天六点准时来公园“报到”已成为他和老朋友们雷打不动的习惯。


巴中经开区西溪湿地公园占地500亩(约33万平方米),如一块碧绿翡翠镶嵌在时新街道宝峰社区、西锦社区、园柏社区等五个大型居民区之间。蜿蜒的健身步道串联起各个社区,便捷而通达,其中最远的一个社区,居民们步行10余分钟即可抵达,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绿色福利”。


记者看到,步道上是跑步和散步的居民,溪边平台上,这边有练太极的银发老者,那边的广场舞队伍正随音乐起舞,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周边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住宅楼。作为巴中经开区核心区的“生态明珠”,这里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梦想照进现实。


“以前周末带孩子接触自然,都是开车去周围的山上玩,如今有了这个湿地公园,随时都可以来散步、遛娃。”正在陪孩子慢跑的李先生笑着说,他们从家步行五分钟就到,孩子写完作业就能来看水鸟游弋。也有不少居民表示,即便不运动,在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放松身心。


从晨练老人到孩童,从上班族到学生,西溪湿地公园成了市民争相打卡的地方。 

水系重生 生态成屏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格局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巴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因地制宜规划留白,在城市核心区预留生态空间,为发展种下绿色希望——西溪湿地公园的建设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4年5月,公园正式建成。巴中经开区时新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学仕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这里原本只是一条小溪,由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旁的西溪河和时新街道的古毛河汇聚而成,像字母‘Y’。”张学仕回忆道。公园建设过程中,秉持“最小干预”和“生态优先”原则,清淤疏浚让河道恢复畅通,截污纳管杜绝污水排放,科学配水优化水体环境,生态修复则为动植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条件。


如今,通过修筑拦水坝、修补河道等科学设计,分散水系被整合成200亩生态水域,原有植被得到修复,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然成形。湖面野鸭畅游,林间白鹭翱翔,沿线布局了座椅、休息区等配套服务设施,让人们在游玩的同时能够随时休息。“在这里跑步比在健身房舒服多了,空气好、风景美,运动都成了享受。”市民道出心声。


在巴中经开区规划蓝图中,公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的体育中心、市民广场协同设计,共同构建“15分钟绿色运动生活圈”。从规划之初就将生态保护与运动健康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市民的“健康靠山”。

景兴城旺 共生共荣


西溪湿地公园不仅是生态和民生工程,更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巴中经开区时新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建军介绍,西溪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为构建城市彩林系统、复兴生态湿地水系、体验休闲文化,公园分为湿地文化区、湿地运动区、湿地景观区和湿地净化区四个区域。


“这片曾经被忽视的‘小溪沟’,如今已蜕变为经开区最具活力的生态绿核之一,生动演绎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现实可能。”王建军说。


实践证明,这种“为生态留白、为发展储绿”的理念产生了多重效益:民生层面,周边社区实现“步步见绿、百米见景、五百米见园见水”,公园日均接待量持续攀升;经济层面,带动周边商业活力提升,绿色经济效应持续显现。这些成效有力印证了“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的论断。在开发区这片产业发展主阵地,通过科学空间规划实现生态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既保障了产业经济需求,又守住了生态环境底线。


如今徜徉公园,既能触摸城市发展脉搏,又能感受自然生态韵律。公园的建设与维护从未止步。王建军介绍,日常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展巡查管护,从水质定期监测维护、植被精细化养护到垃圾日产日清的处理机制,一系列扎实举措让生态保护落到实处。如今,这片区域如同一颗饱含生机的种子,在经开区这片沃土上孕育无限可能。


每当晨光初现,白鹭掠过如镜湖面,芦苇随风轻摆,仿佛在诉说:那些为自然预留的空间,终将化作滋养城市的绿意,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辑:钟林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