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叶镇,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业巡诊”正在火热进行。三位省级创业导师被一群文旅创业者团团围住,有人拿着手机急切询问短视频怎么“爆流量”,有人捧着非遗竹编发愁如何打开销路,还有人直接讲起自家招聘菜品的家庭故事,请专家出出主意。
这不是什么电视综艺现场,而是2025年贡井区“创梦天府”创业指导活动的真实场景。在这场被称为“创业诊疗室”的活动中,创业者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一个个文旅项目在专家“把脉开方”下焕发新生。
一场“及时雨”,浇灌创业梦想“我们这儿游客来了就走,根本留不住人。”贡井老街的一位创业者向专家吐槽。这个问题并非个例,而是许多文旅创业者共同的痛点。
创业导师没有让创业者失望。“贡井老街要从‘观光游’过渡到‘体验游’。”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是游客不想留,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留下来的理由。”
建议随即接踵而来,通过非遗工坊体验、井盐文化研学、老街寻宝游戏等方式增加互动性;培训当地居民成为文化讲解员;运用新媒体讲好老街故事......一套组合拳下来,创业者们豁然开朗。
同样的精准指导也出现在艾叶镇。李解开的“味艾山谷”餐饮店就受益于此。“专家教我们用手机拍出吸引人的视频,还指导我们挖掘艾草康养文化,现在我们的艾草麻糍成了网红产品。”说着他掏出手机,展示着店里最新推出的“艾草系列”美食,脸上洋溢着笑容。
创业生态圈,从“单打独斗”到“共生共荣”贡井区创业服务最大的特色,是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圈。不再是简单的“讲课-听课”模式,而是形成了“政策扶持+专家指导+资源对接+跟踪服务”的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
在今年8月举办的活动中,不仅有50余名创业者参与学习,还有3个典型项目接受实地指导,甚至连今年入围“天府杯”创业大赛复赛的获奖项目也能享受赛后跟踪服务。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做法,让创业者们直呼“太实用了”。
在盐厂退休工人俱乐部,导师团与学员们围坐一圈,开展“专家问诊—项目答疑—学员观摩”多维互动。互动中,对于学员们不知道好产品怎么做好宣传的普遍疑问,导师指导学员们在俱乐部手把手拍摄宣传视频。学员们表示:“这种形式太好了,不仅得到了项目上的指导,还学到了专业的视频拍摄手法,以后自己也能给项目做宣传了。”
艾叶镇虽然是一个小镇,却有着千年井盐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何让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贡井区提出了打造“特色旅游创业小镇”的构想,将“古镇旅游”“特色美食”“井盐文化”“艾草康养”和“非遗传承”等元素融为一体。
张四姐蘸水兔的老板告诉记者:“专家建议我不仅要做好吃的,还要做好宣传,从食材配方等方面去宣传我们的独特味道,让顾客吃得好、记得住。”
龚扇竹编非遗工艺传承人则表示,她通过参加两次创业服务活动,不仅打开思路开发了竹编文创产品,还在积极对接大学院校,培养更多的竹编人才和推广人才,争取将龚扇竹编非遗推广到全国各地。
从“创梦”到“圆梦”,贡井创业服务再升级贡井区的创业服务还有一个特点——务实。不同于大而全的培训课程,这里的创业指导往往以“微课堂”形式展开,针对性强,解决问题立竿见影。
视频创作推广专家讲授的“手机创作引爆流量”课程,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教我们用手机就能拍出专业级的视频,还用AI工具辅助创作,这对我们小本经营的创业者来说太实用了!”一位刚学会用手机剪辑视频的创业者兴奋地说。
这种“小微”切入的方式,让创业指导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宣讲,而是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及时雨”。
“创业服务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贡井区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围绕闭环跟踪、常态服务、品牌塑造三方面重点推进创业指导活动,并加大宣传,扩大示范效应,树立优秀模范代表。同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技能培训需求摸底,不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巡诊、创业讲座等,力争创造全区敢创业、好创业、善创业的良好创业环境。
夜幕降临,贡井老街上游人如织,古镇的灯笼依次亮起,夜宵店座无虚席,工坊里还有游客在体验传统手艺。这里不再是从前那样匆匆而过...这一切的变化,正是贡井区创业服务成效的最佳注脚。
创业之路从来不易,但在贡井区,创业者们有了专业的指导、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对接,他们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而这座美丽西城,也正在创业者的努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采 写:刘丽媛
编辑:孔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