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四川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升级”。消费领域的火热、文旅市场的活力,正是四川产业升级的生动体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消费新场景,以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川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来看记者的报道。
飘香的麻婆豆腐,让人垂涎欲滴的辣子鸡,不过仔细一看,掌勺的却不是大厨,而是几台炒菜机器人。在成都天府三街,这家川菜馆正在演绎“舌尖上的升级”。在小程序上选中菜品、点击确认,智能炒菜机器人就能自动完成取料、翻炒、调味,不到5分钟,一道道热气腾腾的川味小炒便新鲜出锅。
总台记者 刘玥辰:我们现在就来尝一下机器人厨师炒的菜,味道怎么样?嗯,和有经验的老师傅炒得一样,火候恰到好处,味道还是很地道的。
成都秋金川味小炒厨政经理 罗渊:我们门店有8台炒菜机(机器人),炒菜工作人员只需两名,一名(员工)能独立操作4台。相较于传统厨房,炒菜岗位工作效率提升了60%以上的工作效率。这些炒菜机器人并非一开始就有这么高的效率。2023年研发初期,炒菜机器人的样机经常找不到试验场所。最终是成都高新区的一家中试平台给了它大显身手的机会。
成都高新蜂鸟智造中试平台运营部负责人 郭雨奇:中试平台主要为炒菜机器人等这类产品提供设计验证,可靠性测试以及小批量生产等服务支撑。一方面也是进一步降低创新产品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早期的研发风险。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加速产品的性能迭代。
炒菜机器人只是四川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四川聚焦重点产业链需求,布局建设各类中试平台410家,推动建设西部中试中心,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两年,累计开展中试服务项目3800多个,转化落地创新产品455个。
成都高新区创新平台处副处长 刘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创业者普遍面临缺资金,缺工程化能力,缺市场化能力的三大共性问题。中试平台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系统培育并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
今年7月,四川发布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推动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15个新兴产业。到2027年,四川要培育3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标志性产品。打造新场景、激发新活力、聚焦产业升级,四川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大省的火热态势,更让我们感受到它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当更多“蜀里安逸”消费场景持续涌现、更多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四川必将在“气象万千”的发展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巴蜀答卷。
编辑:孔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