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山羊书记”杨洋的致富经

2025-08-05 17:02

0

在贡井区莲花镇胜利村,提起杨洋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这位18岁退伍返乡的年轻人,用十年时间,从一名“养殖小白”成长为当地黑山羊产业的带头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更带动了数百户村民脱贫致富。他的故事,是新时代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生动写照,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真实缩影。

退伍不褪色:从军人到创业者的转身

2012年,18岁的杨洋脱下军装,回到家乡。部队的历练让他比同龄人多了几分坚毅,但面对家乡的现状,他一度感到迷茫。“那时村里人大多靠传统养殖为生,但品种单一、技术落后,一场疫病就能让一年的心血白费。”杨洋回忆道。更让他揪心的是,由于种养殖收益低,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我是年轻人,得为家乡做点什么!”怀着这样的信念,杨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逐渐明确了方向。经过调研,他发现本地黑山羊市场需求旺盛,但养殖规模小、技术薄弱。“如果能搞规模化、科学化养殖,一定能闯出一条路!”说干就干,他拿出全部退伍安置费,又向亲友借了一笔钱,开始了黑山羊养殖的探索。

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起初,杨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却碰了一鼻子灰。“养羊风险大,万一赔了咋办?”“祖祖辈辈种庄稼,搞什么新花样!”村民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面对阻力,杨洋决定自己先“蹚路”。

他在自家后院搭起简易羊舍,引进50只黑山羊。由于缺乏经验,第一年就因防疫不到位损失了近一半的羊羔。“那段时间整夜睡不着,但部队教会我‘轻伤不下火线’。”杨洋白天跟着兽医学习防疫技术,晚上熬夜研究饲料配比,还自费参加各类养殖培训。渐渐地,他摸索出一套“草粉+优质玉米”的科学喂养方法,羊群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2015年,杨洋的养殖场初见规模,年出栏黑山羊300余只,净利润超过15万元。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态度开始转变。“杨伢子有本事,跟着他干准没错!”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加入进来。2016年,杨洋被推选为贡井区牛尾河山羊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此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党员就要带头干”:小山羊“跑”出大产业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杨洋常挂在嘴边的话。2019年,他投资200万元建成佳羴现代化养殖场,配套高床羊舍、污水处理池、沼气池等设施,实现了生态养殖与环保的双赢。为了降低农户风险,他创新推出“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模式,并承诺以保底价收购社员养殖的成品羊。

村民刘大姐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以前养鸡鸭一年挣不到5000元,现在跟着合作社养黑山羊,去年净赚4万多!”如今,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76户,其中脱贫户占比超过60%。

走进佳羴养殖场,消毒室、兽医室、无害化处理区一应俱全,远处山坡上羊群悠闲地啃食牧草。“我们正计划引进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羊群健康。”杨洋指着手机上的监控画面介绍。

作为贡井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团支部书记和牛尾河山羊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洋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定期组织免费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户800余人次;同时,他主动承接帮扶任务,通过“代养分红”模式帮助脱贫户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党的政策好,我们更要加油干!”杨洋说,下一步计划打造黑山羊深加工产业链,让贡井羊肉走出四川。

杨洋的黑山羊不仅远销云南、贵州等地,在贡井区还开有三家羊肉馆。每年下半年,是羊肉馆生意最好的时候。“我的黑山羊非常受客户喜欢,尤其是我们家的红汤羊肉,是招牌特色。凡是进店的顾客,都会点上一份。”杨洋自豪地说道。

记者手记:一颗初心照亮共富路

从退伍军人到创业先锋,从孤军奋战到带领群众,杨洋的故事里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将军人的坚韧、党员的担当融入家乡的泥土,让小小的黑山羊“驮”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梦想。在贡井区,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因为有一群像杨洋这样的“领头羊”,正奔跑在共同富裕的春天里。


编辑:钟林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