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逼游客掏腰包,不是古城的出路

2025-07-30 16:05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0

图片图片


最近,古城古镇门票收费问题,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前脚,江西景德镇瑶里古镇新收费标准实施没几天,就在游客与当地村民的齐声反对中叫停;后脚,云南丽江古城发布消息,8月起将对进入古城特定区域的游客征收每人50元的“古城维护费”,迅速被“骂上”热搜。


收费,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据报道,丽江古城的“古城维护费”,其实自2001年即开始征收,只是对散客没有严格执行,且历年丽江古城维护缺口资金已经达到了5149万元。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中国首批以整座古城申报并成功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自申遗成功后,已恢复性修缮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299户、院落236个,必然需要巨额投入。然而谈钱伤感情,文旅败好感。这个矛盾不化解,古城运维就会陷入“收不收门票”的怪圈。


矛盾并非无解。古镇“谈钱”如此别扭,本质还是因为陷入了“只会找游客要钱”的运维依赖症。


图片图片

游客在丽江古城木府游玩 图据新华社

图片图片


无可回避的是,古镇运维需要经费,古迹保护需要投入。但旅游业进入存量发展时代,靠“围城收费”这种简单的景区发展老路,不仅可能赚不到什么钱,还逆势而为、不得人心。现实中,一些古镇之所以陷入困境,本质就是因为太过于盯着游客的腰包了。


有的患上了“门票依赖症”。有些古镇,哪怕只是几条商街、几个展馆,也动辄设置进门门槛,一收就是数十元;此外,“维护费”“体验票”,听起来不是门票,但实质效果与门票并无二致。甚至还有一些古城,贯彻买景点门票就不收“维护费”、不买门票就收“维护费”等不成文的规定,本质上,都是变相的“门票经济”。


有的患上了“收租依赖症”。有古镇不向游客收钱,却提高了商铺租金费用,甚至“开源节流”,租金提高、服务减配。最终,商户被迫卷成本,陷入商品雷同、定价虚高、游客体验打折扣的低质量竞争中。近些年来,古镇“商业气息过重”“价格过高”正是不少游客绕道而行的主要原因。


在商言商,强买强卖没意义。古城涉足文旅产业,不谈创新谈收费,简单线性的运行模式,既无法真正解决维护问题,更难以在本就竞争激烈的文旅产业中立足。


图片图片

不靠门票,古镇维护经费从何而来?


对一些遗址型古镇,即那些原有城镇已经随着历史发展而废弃的古城,应以保护与学术价值为主。这类遗址缺少“活人社区”,可以依靠财政、文化专项经费支持,维持基础保护,不必强行商业化。例如,良渚古城遗址已成为博物馆园区,研究、保护就是首要的命题。


对一些有居民、有经营、有游客的“活态古镇”和历史街区,则应该体现其“文化生命力”。丽江古城、阆中古城、凤凰古城等古城古镇,仍有当地居民生活其间,显然不能照搬“博物馆模式”。它们是活着的城市空间,被视作文化的载体,就应该发挥文化的功能。


图片图片

身穿汉服的游客在阆中古城院落中赏花 摄影/C视觉 王玉贵

上海思南公馆的介绍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传承历史的方式,就是与你们一起继续创造历史。”那里曾名家汇聚,人文璀璨。但它并未仅仅停留在历史记忆中。如今,那片历史文化街区继承了曾经的文化气韵,以更多有腔调的文化活动,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有机载体。与之类似的,还有成都东郊记忆。成片的电子管厂厂房硬件,搭配优质的演艺活动软件,成就独特韵味,好逛更好玩。


古镇要成为当代文化的空间载体,而不是历史的“展品柜”。与其反复争论要不要“景点式围城收费”,盯着游客那点腰包,不如转换思路,提供更多针对企业的服务,如文旅+商务、文旅+论坛等,延续文气、吸引人气,自然也不缺财气。


图片图片


说到底,现在的文旅市场,光靠老一套的“圈地卖门票”行不通了。


内容升级,文化才走心。游客不是来看青砖黛瓦的“物理古”,而是想在古镇中体验情绪价值、享受精神大餐。比如,平遥国际电影展、东郊记忆文创市集、乌镇戏剧节、阆中的春节系列活动和汉服文化周……这些内容不仅连接过去,也回应当下,实现了“古中出新”。


服务悉心,体验才友好。旅游,更多目的仍然是放松。古镇厕所不够用、指示牌混乱、就餐饮水不便利……在城市待惯了的游客,不是真的想去体验古代的落后和不便的,古镇若连城市里的基础服务都达不到,还谈何文旅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让服务更进一步,例如,乌镇免费派送的酸梅汤、洒水纳凉……游客体验感好了,才可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运营现代化,收入才多元。品牌联营、文旅基金、数字经济、文化汇演、民俗活动、文创街区、学术论坛……古城古镇还有很多运营模式,各地应该切换思路,打响文化品牌。四川凉山州的彝族火把节,如今正是热闹非凡之时——火把狂欢夜、非遗主题巡游、建昌古城寻宝、摔跤、磨尔秋、射箭、火壶等民俗体验……丰富多彩而又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就是古城活力的最大底气、最佳来源。


图片图片

布拖火把节民俗活动 图据川观新闻

靠收费维持古镇生命,只能应急;靠运营激活古镇价值,才能长久。


与其盯着游客的腰包,不如研究自己的特色,让文化成为“活”的资产,而非“死”的负担。


图片图片


本期话题

对于古城古镇门票收费,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撰文/刘志杰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编辑:李惠玲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