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跟着影视游四川丨新都桂湖,“神还原”87版红楼大观园

2025-07-30 16:05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0

图片图片


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犹如一首隽永的古典长诗,将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世界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这部经典之作的诞生,离不开精心的取景工作。据悉,剧组足迹遍及全国10个省市、41个地区的200多个景点,仅在成都周边就达四五处之多。其中,新都桂湖以其独特的园林韵味,成为“大观园中秋夜宴”的取景地,在文学与现实、古典与影视之间架起了一座奇妙的桥梁。


图片图片

红楼梦(87版)剧照


图片图片


新都桂湖公园位于成都市新都区,距市中心约18公里。这座风景如画的古代人工湖始建于初唐,原名“南亭”。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新都才子杨慎(号升庵,1488—1559)常在此读书游赏,不仅“沿堤遍栽桂树”,还创作了《桂湖曲》,“桂湖”之名由此而来。


与四川众多古园林一样,原貌的明代“升庵桂湖”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损毁,现存建筑多为清代至民国年间陆续重建。1961年,杨升庵纪念馆与桂湖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重新核实公布,定名为“杨升庵祠及桂湖”,199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湖公园占地约4.8万平方米,湖面占三分之一,形似横卧的琵琶。南北两条半堤与数座桥榭将湖面划分为六个景区。园林建筑以湖心的升庵祠为主体,辅以20余座亭台楼阁,布局精巧,尽显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精髓。这些建筑或临水而立,或依岸而建,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景观效果。


图片图片

桂湖 图据新都发布


漫步桂湖,可见雕梁画栋的亭台楼榭,成都平原保存最完好的850米明代古城墙默默诉说着历史沧桑。园内荷花与桂花久负盛名:盛夏时节,红莲碧叶连天,万荷摇曳;金秋之际,桂香满园,“红莲一朵千秋艳,金桂满城万里香”正是桂湖独特魅力的生动写照。


图片图片

桂湖 图据新都发布


图片图片


在《红楼梦》原著中,“大观园中秋夜宴”堪称全书的重要转折点,深刻体现了曹雪芹“盛极必衰”的创作主旨。这场夜宴表面上看,贾府众人齐聚一堂,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赏月、听曲、吟诗、饮酒,尽显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气象。然而细究之下,处处暗藏衰败之兆。


宴会上,宝钗姊妹回家团聚,李纨、凤姐因病缺席,人员已不齐整。众人赏桂听笛,夜静月明中,那凄凉的笛声如泣如诉,引得贾母潸然泪下,众人亦为之黯然——这笛声仿佛是为贾府命运奏响的一曲挽歌。


更耐人寻味的是,宴后黛玉与湘云在凹晶馆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句,既展现了她们的绝世才情,更暗合了二人孤苦飘零的命运归宿。曹雪芹以乐景写哀情,通过这场夜宴反映贾府表面的繁华与内里的衰颓形成强烈反差,把“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人生哲理展现得入木三分。


图片图片

在这里,黛玉与湘云联诗,吟出了那句著名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红楼梦》剧照

图片图片


87版《红楼梦》剧组选择新都桂湖作为“大观园中秋夜宴”的拍摄地,可谓独具慧眼。这座川西名园以其独特的景观魅力,完美契合了剧情的艺术表达。


从园林格局看,桂湖摒弃了江南私园的繁复雕琢,以开阔湖面为中心,通过廊桥串联岸岛,形成移步换景、隔而不断的空间韵律。园内建筑随形就势,错落有致,既有富贵气象,又不失自然野趣——这与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的意境不谋而合。


桂湖的荷塘月色尤为动人。这片始自初唐的千年荷塘,为全国八大赏荷胜地之一。剧中黛玉与湘云联诗的场景,正是借荷塘的清幽生机,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孤寂悲凉。月光下,荷影摇曳,水波潋滟,既营造出诗意的画面,又暗合“盛宴必散”的悲剧预兆。


据当年选景导演回忆,桂湖荷塘那种“月光下的灵气与清冷”,恰恰捕捉到了“繁华中的孤寂”这一主题精髓。如今重温剧中画面,亭台倒映,荷香隐约,仿佛仍能听见大观园的欢声与叹息。


新都桂湖不仅是一处园林胜迹,更成为87版《红楼梦》不可或缺的艺术符号。它让文学想象具象为视觉经典,使红楼的诗意与悲情穿越时空,在观众心中历久弥新。


图片图片


本期话题

你最喜欢哪一版《红楼梦》?要去桂湖打卡吗?评论区聊聊~


撰文/锦夫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编辑:李惠玲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