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川西阿勒泰”回荡“云间牧歌”,甘孜道孚唱响文旅深融新旋律

2025-07-29 19:04 甘孜州传媒中心

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盛夏的川西高原,G317线车流如织。当车辆从“熊猫大道”G350拐向一片广袤草甸时,一座气势恢宏的黑色牦牛毛帐篷赫然矗立——这里便是道孚县全新打造的“丝路甘孜·龙灯牧场”。作为“国道317高原丝路文化走廊”与“熊猫大道”交会处的关键节点,这座去年才开园的景区,正成为甘孜州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鲜活注脚。

从网红地标到文化体验:一场沉浸式牧旅的蜕变



“最初的构想,是打造‘世界最大的牦牛毛帐篷’,一个视觉爆点。”道孚县旅发公司总经理王艳坦言。开园之初,这座占地2190平方米、获世界纪录认证的巨型帐篷,确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然而,运营团队很快洞察到单纯“打卡”的局限。“龙灯草原本身就是游牧文化活态传承地,何不深挖?”随着在牧区长大的苟日丹增团队加入,景区内核发生质变。

图片图片

经营策略悄然迭代:从追求眼球效应,转向打造“住最宏大的帐篷、观最雄壮的牦牛、品最生态的产品、当最纯粹的牧民”深度体验。挤牦牛奶、打酥油茶、制作糌粑、骑马放牧……36项精心设计的游牧生活项目取代了走马观花。游客花费198元至798元,便能从舌尖到指尖,全方位感受游牧文明的温度。正如上海游客李业威的感慨:“这里没有浓烈的商业推销,却能真实感受风土人情,和流水线景区完全不同。”世界最大的帐篷,从吸睛的“壳”,蜕变为承载厚重游牧文化的“魂”,实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度融合。

惠民富民的产业引擎:家门口的“金牧场”


龙灯牧场的经营渐入佳境,也为周边群众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牧旅融合”新路。景区不仅每年支付龙灯乡50万元土地租金,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家住龙灯乡卡尔卡村的仁真,曾是漂泊成都的打工者,景区建设让他返乡成为咖啡师学徒,仅一年便晋升中层管理员,月薪超4000元,还能照顾母亲。非遗传承人丹增丘佩带着唐卡、彩绘石刻入驻,既传播文化,又拓宽销路。景区门口,一排由龙灯乡党委政府统筹修建的特色摊位格外醒目。这15个摊位作为5个村的集体经济,每个摊位年租金1.5万元,租给群众经营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租金收益成为各村分红源泉。

图片图片

更澎湃的动力来自马帮,616户2700余名牧民组成的马帮协会,在景区统一科学管理下规范运营,日收入近六千元,年创收超200万元。“景区+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文旅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落进牧民口袋,有效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守护青山与眺望未来:在生态与发展间寻平衡


海拔3850米的龙灯草场,生态脆弱性不言而喻。发展与保护,如何兼得?牧场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草场也需要‘呼吸’。”王艳介绍核心理念:严格实行季节轮牧,夏季禁止牦牛啃食,划为“禁牧区”仅供马帮必要用马,禁止一切车辆牲畜进入,模拟“土地轮耕”让草场充分恢复。针对裸露草皮,景区摒弃低效的草籽补播,创新采用“草皮移植”——从邻近施工区“抢救”完整草皮,直接铺设,成本低、成活率高、见效快。当前,道孚县正计划设置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专人专职维护草场健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图片图片

面向甘孜州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蓝图,龙灯牧场规划笃定:首要突破季节限制,让“夏季牧歌悠扬,冬季冰雪飞扬”,打造四季皆宜的旅游体验。同步深化“体旅融合”,规划引入天空跑、徒步穿越、滑雪等项目,串联道孚全域景点资源。

在省级生态示范县金字招牌的加持下,龙灯牧场的牧旅融合实践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道孚县依托其交通节点价值,通过打造丹道环线、提升川西环线(道孚段)等举措,有效串联墨石公园、亚拉雪山、玉科草原等核心资源,并联动周边县市形成客源共享网络。全县正积极开发露营、漂流、深度生态体验等互补性项目,精心策划节庆活动,提升全域服务,并通过“线上道孚”智慧平台整合预订、住宿、购物服务,持续提升游客体验与品牌影响力。一个集牧旅、体旅、数字文旅于一身的高原旅游新枢纽,轮廓日渐清晰。


图片图片



龙灯牧场的实践深刻印证: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绝非掠夺式开发。当宏大的牦牛帐房升腾起牧民的炊烟,当清脆的马蹄应和着游客的笑语,这条兼顾文化厚度、民生温度与生态绿度的牧旅融合新路,正为甘孜州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道孚方案”。



编辑:李惠玲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