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连续举办两届的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上,剑南春传承千年的酿造技艺让与会嘉宾赞叹不已;在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上,连山回锅肉、孝泉果汁牛肉等德阳非遗美食令外国朋友爱不释“口”;在第九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中国日”主题活动中,绵竹年画吸引了众多目光……
如何让非遗不仅“火出圈”、还要“走得远”?德阳以“守正创新”为核心,通过文旅融合、产业升级、国际传播等多元路径,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接轨,推动非遗从地方性文化符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焕新”,让更多人感受德阳非遗的独特魅力。
重塑环境
在新生中走出一条新路
德阳非遗种类繁多,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门类,其多样性、独特性源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德阳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因传承人老龄化、年轻群体兴趣缺失、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因素,面临着“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
如何破题?德阳的答案是:在现代文明中重塑非遗自主生存的环境,让非遗出新、出彩,出圈、出海,走出一条传承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德阳深入开展非遗传承人保护传承工作,积极组织非遗保护工作者业务、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通过财政奖补等机制,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大合力。此外,重点扶持示范带动性强、成长态势好的非遗企业、工坊,着力打造非遗产业引领的龙头企业,促进德阳非遗市场化转换,加快品牌化建设的步伐,并通过活态传承与广泛传播,以系统性规划、创新性举措推动非遗“走出去”。
扩大“朋友圈”
德阳非遗在世界“圈粉”
2024年8月,第九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在俄罗斯萨拉托夫市举办。在8月26日举行的“中国日”主题活动中,绵竹木版年画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俄罗斯群众“围观”。
downLoad-20250617111944.jpg
在第九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中国日当天前来体验制作绵竹年画的俄方群众
活动现场,绵竹木版年画传承人章昉向外国朋友展示绵竹年画,指导他们体验绵竹年画制作。当一幅幅年画跃然纸上,参与体验的外国朋友兴奋不已,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章昉同样兴奋,“很荣幸能够向世界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到绵竹年画在国外这么受欢迎,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今年4月28日至30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德阳日”系列活动举行。德阳潮扇、罗江漆器、旌阳盔帽等德阳非遗产品,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尽显东方美学神韵。绵竹年画拓印、德阳杂技、花式茶艺等互动展演更是引人入胜。“这些来自中国的漆器制作精美,巧妙地将传统的制作技巧和现代审美相结合,不仅美观,也适合放家里当摆件,高贵又典雅。”外国游客对漆器赞叹有加。
德阳非遗“走出去”的背后,是一双双执着、坚韧的手,或挥舞画笔、或舞动竹丝、或“玩转”食材……正是一代代匠人的坚守,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downLoad-20250617111951.jpg
2018德阳与波兰友好城市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德阳潮扇。部门供图
近年来,德阳积极拓展非遗“走出去”的渠道,先后多次组织德阳非遗暨非遗传承人走出德阳,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展会、交易会等,为国际观众打开感受德阳文化魅力的窗口,扩大德阳非遗的影响力。不少非遗传承人亦通过这些平台拓展了视野,寻到了合作商机。
融入市场
从传统文化到时尚潮流
在文化出海的大背景下,传统非遗已成为当代时尚潮流的新密码。
今年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行。在位于四川展馆内的德阳文创展区,省级非遗德阳潮扇与川剧盔帽吸引了不少深圳市民和游客的目光。展台上,山水水墨扇、麦秆清风扇、蜀锦坤扇等潮扇风格各异;岳盔、女帅盔、伴驾、全插等盔帽工艺精巧,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关注,赢得了广泛赞誉。
德阳积极促进非遗与市场接轨,融入文旅等现代化产业,通过打造非遗体验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的精湛绝妙与传承底蕴,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双向奔赴。
中江手工挂面工艺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餐桌上的非遗”。为传承和发展好这一传统技艺,近年来,当地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依靠山、水、田自然资源,倾力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今年“五一”假期,中江挂面村火爆出圈,游客来到中江挂面村不仅能观摩挂面制作,还能参与“村晚”、民俗巡游,体验“面面俱到”的春节文化。据统计,五天五夜,中江挂面村累计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创下同期历史新高,乡村旅游新地标实至名归。
不仅如此,中江挂面还“走”上了外国人的餐桌。近年来,中江挂面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当地连锁超市、旅游景区和高端饭店销售,受到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中江挂面的出口,是德阳积极展现非遗当代价值,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这样的“走出去”行动,有力提升了德阳非遗名片辨识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德阳非遗走向世界。
downLoad-20250617111949.jpg
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上,外国留学生兴高采烈地品鉴美食
非遗“火”起来,为大众审美力与非遗市场相融赋能,开创性地让非遗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与产业可持续化。
也是在今年的深圳国际文博会上,17幅来自绵竹年画博物馆的精品年画讲述着祈福纳祥的美好故事,37种文创衍生品将年画元素融入生活,1000份体验物料让观众亲手绘制简易年画。亲身体验后,不少游客表示要把绵竹年画带回家。
非遗自带的文化属性可以作为文化资源,吸引其他行业融合发展,进行二次创作与传播,实现文化“升级”。同时,其他行业的品牌效应也会扩大非遗产品的受众。
2021年11月,剑南春携手三星堆组成古蜀文明CP,推出首款联名酒,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业界人士纷纷赞誉,两者的梦幻联动是文化遗产的英雄相惜,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默契对话,也是历史与未来的文化传承。
在德阳,通过构建多维非遗传播体系,让非遗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非遗产业蓬勃发展,走向更大的市场。
当非遗不仅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融入现代生活、触发情感共鸣的文化符号,其影响力便在时空交织中生生不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德阳非遗,正以崭新的姿态,从巴蜀秘境走向世界舞台。
编辑:刘丽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