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它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和梦想。近年来,贡井区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通过扶困助学做“加法”、学生负担做“减法”、学生赋能做“乘法”、落实政策用“除法”,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精准化的学生资助体系。
2024年,全区累计发放教育资助资金760余万元,惠及学生11165人次,为740余名脱贫户学生筑牢求学保障,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教育民生答卷。
扶困助学做“加法”:
多元聚力 托起求学希望
黄某某,是自贡市第八中学四年级学生,家住艾叶镇骑龙村,是老师们口中“最让人心疼的娃”。家庭经济十分贫困,出生时发育不全的十指,让握筷、系鞋带这些寻常的动作都成了难题。但她十分自立自强,学习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她用残缺的手指用力夹着笔写字,速度丝毫不落后于其他同学,且字迹干净工整。
前不久,贡井区教体局联合艾叶商会开展爱心助学活动,黄某某同学得到了商会的资助金,且学校给她申报了困难学生补助金。
小小年纪的她早已懂得操持家务,为家里节约开支,对她来说,刻苦求学是改变生活的最佳路径。
据悉,贡井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立体化资助网络。区教体局联合区关工委、区总工会、艾叶商会及爱心企业,开展“艺彩青春·筑梦未来”“圆梦工程”等系列助学活动,通过捐赠助学金、学习生活用品、暖冬包等形式,为困难学生送去实实在在的关怀。
学生负担做“减法”:
温情走访 化解后顾之忧
家住桥头镇跳礅村的杜某小朋友,性格内向、孤僻、敏感,不善与人交流,学习积极性不高,参加课外活动少,父母年龄偏大且母亲是残疾人,家里还有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杜某爸爸四处打零工来维持,家庭经济情况十分贫困,导致其厌学。
随着国家学前教育免保教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今年2月,桥头镇幼儿园向家长们宣传了国家学前教育免保教费政策,并指导杜某爸爸填写资助申请资料,最终顺利通过学校评审享受到国家学前教育每学期500元保教费的减免,幼儿园各位老师也对她进行物资帮扶,让这个陷入困难的家庭看到了温暖的曙光。
“以前总担心孩子上学开销大,现在有了资助政策,还有老师定期家访,心里踏实多了。”杜某爸爸感慨道。
为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与心理压力,贡井区将资助工作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依托春节、寒假等节点,开展“暖冬行”入户走访活动,重点聚焦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送去粮油米面、保暖衣物等急需物资,并动态跟踪受助学生情况,确保帮扶“不断线”。
学生赋能做“乘法”:
职教帮扶 激活发展动能
今年年初,自贡电信职校联合无锡健鼎电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229名电子、计算机、高铁等7类专业在校贫困中职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让贫困生完成学业更安心、更开心、更充满信心。
“实习期间不仅学到了技术,还赚到了生活费,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一名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表示。
“一名困难毕业生就业,将对一个家庭产生深远影响。”贡井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学校把困难学生就业作为重大民生工作来推进,认真落实“一站式”就业帮扶责任制,加强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指导,为困难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真正帮助重点群体毕业生更好就业。
记者了解到,贡井区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尤其注重职业教育对贫困学子的“造血式”帮扶。将“有教无类,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资助育人使命之一,开通实习就业帮扶渠道,为学生赋能。
同时,为贫困中职生开设“实习就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就业帮扶,加强与其他企业合作机制建设,对符合顶岗实习条件的贫困中职生,给予免费培训和服务等扶持服务。
落实政策用“除法”:
精准施策 确保公平高效
赖某某是成佳中学九年级学生,肢体三级残疾(右手仅存大拇指),长期自卑,性格内向。因母亲突发急性胰腺炎,花费5万余元医疗费,这让整个家庭陷入负债困境。
学校通过入户调查、班级摸排等机制精准掌握情况后,其老师陈旭东主动对接,鼓励他申报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金,并持续关注其心理状态和学习表现。“每次考试后,陈老师都会帮我分析问题,还告诉我困难是暂时的。”赖某某说。最终,他获评每学期750元的生活补助,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在政策落实中,成佳中学坚持“经济资助与成长护航并重”。赖某某属于13类重点资助对象,学校安排陈旭东教师结对帮扶,陈老师通过谈心谈话、学业指导等方式,帮助他重拾信心。
感受到关爱的赖某某逐渐开朗,成绩稳居班级中上水平,“我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回报社会。”他在班级分享会上坚定地说。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经济资助”到“成长护航”,贡井区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破解教育公平难题,让每一份资助都化作照亮学子前程的星光。
(刘丽媛)
编辑:刘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