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照石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步履匆匆的身影——他时而俯身查看马铃薯长势,时而与村民商讨种植计划,时而在村头协调项目建设,用20余年的坚守与实干,将一颗颗“土疙瘩”变为致富“金豆子”,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他,就是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贡井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村民口中的“土豆书记”丁朝友。
初心如磐:从“泥腿子”到“领路人”
2007年,丁朝友从重庆经商回到家乡,彼时的照石村,土地贫瘠、产业凋敝,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大片田地沦为荒地。
“不能让田地这么荒下去!”带着这份执着,他从小组长干起,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复耕,自掏腰包试种新品种。2017年当选村支部书记后,他更以“破荒”为己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荒一亩地,就是丢一份希望!”
2019年,丁朝友牵头成立照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带领村民在荒草丛生的撂荒地上“做文章”。通过整治300余亩荒地,创新推行“马铃薯+花生+蔬菜”轮作模式,土地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
2023年,五宝镇开始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丁朝友抓住机遇,将照石村推上“C位”。他带领村民建成保鲜库、分拣中心、农事服务中心等现代化设施,带动全村年产马铃薯2000吨、花生500吨,园区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种植区,年产马铃薯2万吨,昔日荒地蝶变为“聚宝盆”。
厚土情怀:深植富民强村“黄金种”
在丁朝友看来,共同富裕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织密一张网”。他创办的自贡利众种养殖专合社,构建起“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利”的联农机制,为农户提供种薯、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打通了产销全链条。
2023年,专合社为农户供应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1250吨,开展农机服务7600余亩,组织技术培训20次,帮助销售马铃薯2万余吨。村集体经济直接吸纳30余户村民务工,户均年增收5000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村民们感慨:“跟着丁书记,土疙瘩也能变金豆子!”
根系乡土: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产业旺了,村子更要美,人心更要齐!”丁朝友深知,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筋骨,他带领村民“白天种地、晚上开会”,筹集资金20余万元,实现全村组道公路100%硬化;争取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产业道路4.5公里、改造高标准农田1200余亩,架起了乡村振兴“快车道”。
村民老周指着家门口的柏油路笑道:“以前下雨天出不了门,现在大卡车能开到地头装货。丁书记修的不仅是路,更是咱致富的命脉呐!”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筑牢根基,更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责任担当:用心浇灌服务“暖心田”
作为贡井区人大代表,丁朝友的履职笔记写满“泥土味”,上面记录着他走遍全村100余户农家的调研足迹。
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农业灌溉用水、村镇道路建设、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他积极撰写5条意见建议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促成解决。依托“川善治”数字平台,引导村民维护“村规民约”,提升了村民参与村情事务的高度热情。
近年来,照石村治安、刑案“零记录”。组建“党员+代表+乡贤”志愿服务队,既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又开展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结对帮扶。
百岁老人程淑琼逢人就夸:“朝友每周都来看望我,给我做饭、收拾家里,比亲儿子还贴心勒!”
从青丝到白发,59岁的丁朝友依然奔波在基层一线,他用实干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他常说:“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有底气。”
如今,照石村的田野上,马铃薯花开正艳,站在新建的催芽育苗中心前,他望向远方——那里,连片的马铃薯花正迎风绽放,如同铺向未来的金色地毯。
编辑:钟林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