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来,文人墨客们都会在正月初七“人日”这天,走进草堂,吟诵诗歌祭拜诗圣。
诗与歌,都是心灵的吟唱,在城市间浅浅流传,无关古今。
2024年12月21日,崔健成都演唱会上,一位摄影师的出现,令许多乐迷的心抽动了一下。因为他曾用相机,记录了一个个“时代的面孔”。他是肖全,镜头里定格的,除了崔健,还有舒婷等叱咤“诗歌江湖”的人物。1986年12月,他们因为诗歌相聚在成都。38年后,也是2024年12月,“第八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在成都举行,汇聚了近百位中外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苏东坡的时代已渐远,但那些与四川山水共鸣的诗词,至今仍流传在锦水春风中。
图片
图片
每当空气澄澈、阳光温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总会上热搜,让杜甫诗歌中“窗含西岭千秋雪”更加具象化。
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今人脚步所及,也是才子们吟诵的步履不停。九眼桥上的街头艺人,与杜诗中的“锦城丝管”隔空“对弹”,是对音乐之都的最佳注释;沙河之上的驷马桥已有2100多年历史,岑参写过“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诗助江山,抑或江山助诗,难解难分。

图片
翠云廊航拍 摄影/C视觉 华小峰

川人的自洽与随性,让诗意生活“只道是寻常”。当国际诗歌周海内外诗人畅聊AI与科学时,第六届西江河乡村诗歌节暨首届西江河诗歌奖颁奖仪式,在成都青白江区姚渡镇龙王社区西江河滩举行。没错,如此乡村,又如此神圣,回归诗的精神原乡。一如诗人吉狄马加曾经的赞誉:“一座诗歌与光明涌现的城池”。
叶嘉莹先生说,诗词是让心灵不死的精神。对于蜀地,诗歌是徽章,是抬头仰望的白月光,也是俯首回味的朱砂痣。载着我们,以梦为马去飞翔。
图片
本期话题
编辑:李惠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