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贡井区积极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结合区域实际,通过建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对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专业化服务。
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减轻精神障碍患者自身以及家庭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和融入社会,10月中旬,贡井区民政局组织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以“爱家乡、爱自然、爱康复”为主题的社区康复活动。
现场开展了音乐律动、丢手绢小游戏、绿植奇遇等多种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自由放松的人际互动平台。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服务对象的身体机能、动作协调性、社交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带来了身心安宁与平静。
据了解,贡井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依托“心灵阳光康复会所”的模式开展会员化服务。会员不仅可以获得会所提供的各项康复服务,还能自愿以终身会员的身份参与会所工作,与会所职员共同参与会所日常管理。
“我们采取‘1+4’方式,即依托1个会所,设置行政、餐饮、就业教育及宣传4个工作区,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服务对象逐渐掌握生活、就业能力,促进其融入社会。”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康复站评估挖掘康复成效较好,且具有一技之长或有一定领导能力的患者作为辅导员,采取“集中康复+上门服务”的方式,开展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服药技能训练等10项康复项目,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训,利用自身康复效果及掌握的专业知识作为宣传案例,带动、引导其他居家患者到站点接受规范康复服务。
青杠林社区的王大哥原来事事依赖母亲,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母亲的陪同,康复站为王大哥定制了学包饺子、热身手指操、户外同伴活动等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康复,王大哥已经可以独立参加活动,并在康复站社工的引导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康复过程中也结识了好朋友,精神状态有了显著改善。
“我们关注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就业帮扶等多元服务。通过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及照护者用药安全意识。同时,开展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借助社会支持开展多种活动,推动患者融入社会,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或找到合适的职业。”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贡井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共开展各类康复活动207场次,累计服务8858人次。下一步,贡井区民政局还将不断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的深入发展,为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温暖和希望。
(刘丽媛)
编辑:刘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