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阳光铺洒在建设镇刘家村的绿水青山间。走进这里,一条即将修建完成的崭新水泥硬化路在山间蜿蜒盘旋,新建的山坪塘和蓄水池,与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是贡井区利用以工代赈“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子的生动缩影。
刘家村村民王敦在即将完工的道路旁收拾好工具,准备返回家中。“以工代赈政策当然好,修村道、山坪塘和蓄水池,不仅不出钱,出了力的还要发工资。”王敦说,有了这些基础设施,村民们平时劳作都方便了许多。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通过“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的赈济模式,吸纳当地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激发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群众致富信心。
建设镇刘家村是我区2024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的项目之一,今年3月,工程开工建设,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大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获得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
本次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410万元,主要新建村组道路、整治山坪塘、新建蓄水池等,预计工期8个月,项目将带动当地群众150余人参与项目建设,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40.4万元。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90%的项目进度,项目实施以来,不仅带动了我们村老百姓务工增加收入,还改变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风貌,为我们村乡村振兴和建设和美家园打下了坚实基础。”刘家村党支部书记陈淑容说。
刘家村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成果仅仅是贡井坚守“赈”的初心,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的一个缩影。修建蓄水池、整治田坎、拓宽生产道路、实施土地整理……自实施以工代赈以来,一项项通过以工代赈模式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正如数开展。
随着以工代赈项目的落地见效,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乡村美、村民富、产业旺,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贡井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今年,全区共实施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2个,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政府投资等重点项目领域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2个,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务工66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700余万元。
为优化政策执行,贡井区明确了开展分类培训、制定程序样板和注重报酬发放3条工作主线,特别是在项目实施方面,严格把关,从项目审查、实施到验收,每一环节都严格控制,确保每个以工代赈项目都能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不仅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贡井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以工代赈“小项目”,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贡井区将继续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围绕产业发展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进一步加速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广大村民能够共享产业增值带来的红利。(孔云)
编辑:刘丽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