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田浅水草青青,稻虾田里忙丰收。“稻虾轮作”是“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粮经复合新模式,如今,稻虾产业已成为桥头镇促进群众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助力实现稳粮增收。
8月初,走进桥头镇增产村,一望无垠的水稻田里,白鹭翩飞,碧波荡漾。虾满塘家庭农场负责人罗清刚正忙着观察稻穗的生长情况,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俨然一派即将丰收的景象。
谁又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稻田在两年前还是一片撂荒地呢?如何让“撂荒地”变“聚宝盆”,桥头镇给出了开展综合种养、向荒田要收益的回答。
“今年,农场种了200亩左右的稻虾田,小龙虾早已卖完,销售额在60万元左右。现在水稻也即将成熟,预计能收获16万斤,也全部被客户预定!”罗清刚笑着说道。
“稻虾轮作相比以前单纯种水稻,成本节约了不少,大米的品质也更好了,收益自然提高了一大截。”罗清刚介绍说。割了水稻后养殖小龙虾,稻田为龙虾提供了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销路好;龙虾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其粪便和残饵又可为稻田增肥,稻谷产量提高且有机无公害,通过这种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无公害的方式种出来的水稻,口感香滑软糯、色泽晶莹、香味浓郁,市场供不应求。水稻、小龙虾二者互相成就,实现“共赢”,一块田也有了两份收入。
谈到为何在增产村开展“稻虾轮作”养殖,罗清刚打开了话匣子。
2016年,罗清刚三姐弟在桥头镇永顺村承包了40亩地开展“稻虾轮作”养殖,经过不懈学习和实践,三人的养殖技术提高,并有了固定客源后,打算扩大养殖规模。2021年,他们寻找了周边村庄很多地方,发现增产村拥有优质的山水资源,能为小龙虾养殖带来出色的环境条件,不过整治撂荒地的成本太高,无奈只好暂时搁置。
“后来,镇上争取到了‘五良融合 宜机改造’项目,于是我们又主动联系罗清刚,邀请他们在村里的撂荒地发展‘稻虾共作’项目,为村里撂荒地复耕寻找出一条新路。”增产村村支部副书记曾武平介绍。
2022年3月,罗清刚三姐弟的养殖业在增产村“安家”后,便成立了自贡市虾满塘家庭农场;2023年4月和9月,农场接连购入两台收割机,实现了水稻机械收割。
“这两年村里帮了我们很多,不仅根据养殖要求开荒整地,今年还新修了引水渠,解决灌溉难题,真的很感谢!”提到村委会的帮助,罗清刚感谢连连。
鱼虾时时美,稻米岁岁丰。如今,“稻虾轮作”已经成为桥头镇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采购。接下来,桥头镇还将继续探索和完善“稻虾共生”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实现荒地变良田,念活“绿色”致富经,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采 写:李惠玲
编辑:李惠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