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成佳镇祥龙村,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片片高粱随风摇曳,一条条产业道路干净整洁,一派欣欣向荣的乡风文明风貌,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提起如今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村民们无不感谢他们的“好家长”——贡井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祥龙村党支部书记赖国勇。
抓建设,一切围着群众转
产业道路四通八达,沿路的高粱地里,成片的高粱迎风摇摆。走进祥龙村,一幅美丽田园画卷呈现在眼前。
“过去我们羡慕城里人生活,现在城里人都夸我们的发展好。”说起村里的变化,祥龙村村民李润凤感触颇深。
过去的祥龙村是啥样?道路破损,垃圾乱扔,曾一度让村民们汗颜。建设道路、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成为赖国勇当选祥龙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赖国勇带领村干部前脚踏进田间地头了解基本情况,后脚就扎进镇政府相关领导办公室汇报情况,争取资金。
“群众有需求,我们有回应,绝不摆‘花架子’、不做‘假样子’。”赖国勇说。
在他的努力下,祥龙村由2018以前2公里的水泥路发展成如今的23公里的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村民组道贯通。
“以前运输成本高,挣不了两个钱,有时候只能看到种好的蔬菜烂在地里或低价贱卖,现在好了,外面都很多投资商进村收了,我们的蔬菜根本不愁卖。”今年75岁的杨崇荣是土生土长祥龙村人,道路建好后,他家种的农作物运输方便多了,也能卖个好价钱。
与此同时,赖国勇不满足于基础设施的发展,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系列行动,全面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垃圾集中处理点16个、公共厕所3个、“厕所革命”修建厕所382个,祥龙村整体面貌实现较大改善,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以前村里那叫一个脏乱差哦,现在干干净净的,空气都清新多了,我们没事儿都喜欢出来遛弯。”谈起村里的变化,祥龙村村民钟自兵连连称赞。
谋发展,产业路上不停歇
眼下的祥龙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释放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而在十多年前,村里却是另一番光景。“人多地少,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强,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没法得到很好地解决。”赖国勇回忆。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赖国勇和村两委决定从产业入手,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增效、村民增收。
“基础打牢了,我们就要开始建高楼大厦。”赖国勇口中的“高楼大厦”指的就是产业的发展。
2023年,赖国勇为祥龙村争取到100万元的资金,新修了1000米的产业道,实现了祥龙村1000余亩蔬菜、水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的有效联通,今年,新建的产业管网达到了5560米,为祥龙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赖国勇的脚步从未停歇。2022年,赖国勇又迈出了一大步,牵头成立了祥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盘活流转120余亩土地,发展起了“高粱+大头菜”产业。今年,祥龙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收入预计达50万元,将为村民带来约20万元的务工收入。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问题,更是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发展的问题。我想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赖国勇表示。
为此,赖国勇充分发挥自身沟通能力强的优势,以坚韧执着的精神对接各类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吸引返乡创业人才6名,动态储备后备干部2名,建立起村集体组织与泰福、自然香等龙头企业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
同时,利用龙头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引领产业多样化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形成关联紧密、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成建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技术、销售队伍。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祥龙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村民们对他的评价简单而真挚:“真正的为村民做了很多实事。”这句话,是对赖国勇最好的肯定,也是对他不懈努力的最佳褒奖。
脚沾泥土,心存大计。赖国勇始终坚持扎根农村,认真履职尽责,无论是群众的“烦心事”,还是村里发展的大计,他都铭记于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绵绵不绝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佳镇余寒)
编辑:刘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