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梯、刷卡、电梯上升、直通家门口……最近,家住盐工新村的的罗奶奶心情特别好,小区加装了电梯后,平时靠轮椅出行的她终于可以经常下楼逛逛了。
“我腿脚不方便,过去难得下楼一次,现在安装了电梯,可以经常下楼散步了。”罗奶奶乐呵呵地说。
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贡井区这几年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一台台电梯的“落地”需要“闯”过业主意愿征询、逐层审批、建设资金分配、后期维护保养等难关,并非易事。
破解之道藏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在旭水河畔,社区调解探索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在盐工新村,民主协商首次通过率达88%;在河坎路,住户互助加快电梯安装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处处有党建引领、民主协商的影子,“一梯一策”,引导居民共同商定加装电梯设计施工、资金分担、后续管理维护方案,确保电梯装得上、用得好。
日前,记者来到旭水河畔,一部漂亮的电梯映入眼帘,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透明的玻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交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2005年修建的旭水河畔,是贡井区较早的一栋商住楼,小区共有8栋楼26个单元,涉及居民462户。
2021年,自贡市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旭水河畔43栋1单元正好符合加装电梯的要求。然而,真正促进该楼加装电梯的关键因素是居民的迫切需求。
由于该楼大部分居民都已步入老年,爬楼成了他们的一大生活难题。据了解,43栋居民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对这些高龄老人而言,爬了半辈子的楼梯,成了他们晚年生活的一大障碍。
“大家对加装电梯这件事都很积极,主动提出要一起商量怎么把电梯安起来。”杨家坝社区党委副书记朱冬梅告诉记者,增设电梯是惠及自身的事,居民们都热情高涨。
“矛盾也不是没有,主要是小区一二楼住户因为楼层原因,对加装电梯不热心。我们经过协商,确定了一二楼不需要出资,并给予一定补偿,同时在协商中确定了其他住户的出资比例,六楼的住户出一万九千元,五楼的住户出一万八千元元,以此递减。”朱冬梅说,旭水河畔的协商结果,为贡井其他小区加装电梯的出资比例提供了参考。
作为贡井区第一个“吃螃蟹”的小区,2021年8月,旭水河畔43栋1单元加装电梯项目正式动工,这是贡井区第一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
“我们这部电梯都用了两年多了,虽然不算宽敞,但运行起来既平稳又安静,老人们再也不用为上下楼发愁了!”旭水河畔居民曹华这样感慨道。
无独有偶,在相隔不远的盐工新村,也有一部今年年初刚刚运行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记者在现场看到,崭新的电梯矗立在楼层外,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居民们“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
“这可是目前全市最大的一部电梯!”谈起盐工新村增设的电梯,坭塘塆社区党委书记何忠华满是骄傲。
盐工新村是90年代初修建的老旧小区。其中23栋11层高,有4个单元,共有居民162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在中高层的业主年龄越来越大,大家反映出行不便,天天爬楼降低了生活质量,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反映强烈。
“虽说申请加装电梯只要三分之二及以上的住户同意,但我们首次征求意见通过率就达88%。”何忠华告诉记者。
“矛盾肯定会存在,低层业主担心通风、采光、隐私受到影响,还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加装电梯推进过程中出现各种分歧是常态。”何忠华说。
一二楼住户对安装电梯影响采光意见很大,十一楼住户是老年人迫切需要安装电梯……何忠华回忆,当时气氛可以用剑拔弩张来形容,社区只能不停地居中调解。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各住户家中走访,在本子上记录下他们的疑虑和需求。”何忠华告诉记者,此后的协商中,社区都会召开院坝会,重点就居民的问题和疑虑展开讨论,尽量做到求大同、存小异。
“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在后面用红笔打一个勾。”随着协商的逐步推进,本子上的勾越来越多,居民之间的气氛也越来越融洽。
“现在电梯建好了,小区其他单元楼的居民看到了加装电梯的好处,主动意愿更高了,现在基本不需要我们做工作,居民自己都想装。”何忠华表示。
“目前街道已经建好运行15部电梯了,还有3部正在建设中。”贡井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居民对加装电梯充满了期望,相信随着一部部电梯的建成运行,居民们一定能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的转变。
加装电梯不仅是民生工程、实事工程,更是凝聚力工程,是一个个党群勠力同心、共同缔造幸福家园的生动案例。未来,随着一部部电梯落地见效,“一键直达”的幸福按钮逐步开启,会有更多居民告别“爬楼时代”,垒砌起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景。(孔云)
编辑:刘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