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贡井城区北隅,沿着贡井和平路一路向上走,可见用菱形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木结构青瓦房,几十级青绿苔藓石阶与古老的河街相连,这里,便是贡井老街河街。
贡井老街河街初建于北周武帝时期,现有约15万平方米、200余座风格各异的明清、民国时期建筑,盐产、盐运、盐贸等文化遗迹及场景鳞次栉比,展现了贡井区盛极一时的井盐文化、盐商文化等,被誉为“川南明清民居建筑艺术博物馆”。
5月6日,“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中,记者来到这里探寻盐业繁荣的过往,感受这条历史文化老街如何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传承:最大程度重现清代川南地区民居宗祠风采
始建于清初的老街盐道,是为发展盐业而修建的主要街道。行走在老街,街道两侧前商后宿连缀成片,来来往往的居民都能说上几句关于老街的故事:清朝时期,官府在五十梯与老街的结合处设置关卡,派人在关卡处对运出的盐进行验票盖章才放行……
“我们常说,这里是古盐文化的发祥地,是早年的盐马古道。”自贡市贡井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颖介绍,共同见证这片历史文化街区往日繁华的,还有众多的盐商会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广东盐商会馆——南华宫。
走进南华宫,只见灰塑、木雕遍布戏楼、大殿、左厢房、右厢房和东侧院其内,大殿重檐叠翘。南华宫是典型的川南地区宗庙会馆的建筑风格,可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一定程度的损毁或垮塌。2020年7月,自贡启动对贡井南华宫修缮保护工作,目前文物主体已完工,本月将全面对外开放。
现场,参与修缮的贡井区文物专家张自远带记者来到大殿,指着灰塑上的一片片瓷片。“你看,那时候瓷片是盐商显示财富的象征。为了重现清代川南地区民居宗祠建筑风采,我们在修缮时,选用和从前一样的景德镇瓷器,将整瓷敲碎了再贴上去,完全运用传统工法进行修缮。”
启动南华宫修缮时,贡井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就保护利用方向等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研讨,编制文物保护修缮方案。“我们的原则是‘原构造、原材料、原工艺’、修旧如旧。从材料到修缮工艺都最大程度还原历史事实,不仅修缮文物本体,还拆除后期加建建筑、替换糟朽梁架,恢复文物建筑原有风貌。”张自远说。
古建筑修缮,有工艺、有方向,更需要顶层政策支持。2021年,贡井区出台了全省首个县级层面的地方性规范《自贡市贡井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刘颖告诉记者,现已与成都、自贡的国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对张伯卿公馆、贵州庙等文物进行保护利用开发。
创新:挖掘打造“博物馆聚落”
“据史料记载,截至1944年11月,全国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总共募得法币约5亿元,自贡献金达1.2亿元法币,成为全国节约献金数额最多的地方。”5月6日,在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讲解员的讲述让游客印象深刻。
修复文物、保存历史记忆的同时,贡井区深度挖掘文物历史文化内涵,活化利用。2022年7月,全国第一个“抗日献金运动”主题陈列馆——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在南华宫侧院建成。陈列馆展出实物藏品100余件,展示自贡民众节约献金救国、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史料等。
进行活化利用的前提,是对文物资源心中有数。“之所以选址南华宫,是我们在之前就开展了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调查工作,收集到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到南华宫开展抗日节约献金运动演讲的史实。”刘颖说,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以来,这两年陆续有后人来“寻根”,今年清明陈列馆就接待了烈士谢奉琦的后人和盐商四大家之一颜昌英的后人。截至目前,陈列馆已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接待参观团体300余个。
结合陈列馆“寻根”特点,贡井区打造“博物馆聚落”,挖掘贡井老街河街社区历史、民风民俗、革命史实、非遗文化等,利用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老街子社区博物馆、陈家祠堂等场馆,通过非遗文化传承、研学游、社区活动等形式展示老街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引入非遗美食徐锅盔,打造扎染、剪纸等传统手艺工作坊,规划了3条研学精品游路线,串联起院落文化、盐运文化、盐商会馆和人居文化等重要景点。”贡井区老街子社区主任杨霞告诉记者。
漫步在贡井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留在这片街区的历史文物还有清代荣县贡井分县县丞居所陈家祠堂、中国第一批成立的电报局之一——老街邮局、见证运盐船只进出来往的中桥等;特色民宿、主题餐饮、传统工艺作坊等文旅消费场景也在这里逐渐“诞生”,成为自贡集井盐文化、民俗体验、非遗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新名片。
(川观新闻记者 行晓艺 自贡观察 李佳玲)
编辑:刘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