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一群强者的“战斗”。
四川女篮的主场,连续两个赛季旌旗飘扬。旌旗上“总冠军”三个字,是代表姑娘们自强奋进的勋章。
作为四川体育最新的冠军,四川女篮也曾遭遇低谷。1958年,四川女篮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都未能尝到冠军的滋味。第八届全运会后,四川女篮从未小组出线;2002年创办的中国女子篮球联赛,也一直没有四川女篮的身影。有人怀疑,四川搞女篮到底行不行?
搞篮球,四川人很行!尽管与北方人在身高、身材上有一定差距,但四川人的DNA中从来不缺篮球基因。四川女篮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女子篮球队之一,其前身西南女篮早在1955年就获得了全国篮球联赛冠军。不仅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狠劲儿,还有代代传承、薪火不熄的仪式感。四川女篮主力韩旭的父亲韩发顺,曾经是四川男篮的中锋,退役后曾在四川青年队执教,全家都为四川篮球的崛起出过力。
图片
一方水土的传承。
体育,中国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载体,也是四川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从周朝起,君子必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不仅是一种竞技运动,也是中华礼仪的外在表现。
《论语》有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冠带上,有鱼被弓箭射入的图案,既是渔猎场景,也是蜀人图腾。成都百花潭中学战国墓出土的“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四层纹饰,层层精妙,每一层都有射箭的场景。到了唐宋时期,射箭变得更加盛行。成都专门开辟官民习射场所,供人们射箭、春游。
图片
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
天府之国的女子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在唐代打马球,在宋元明清玩捶丸。一颗小小的陶、木球,随着时代变迁,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唐书》记载,剑南节度使郭英乂在成都建立了首支女子马球队。马球,频频亮相于花蕊夫人的《宫词》:“自教宫娥学打毬,玉鞍初跨柳腰柔。”“小毬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毬。”“西球场里打球回,御宴先于苑内开。”
贵族骑马打球,普通人就“甩火腿”打球。于是,马球衍生出步打球,步打球又衍生出捶丸。成都邛窑遗址曾出土过陶制捶丸,甚至有学者认为,捶丸可能起源于晚唐的成都。
图片
捶丸
“三大球”之一的蹴鞠,也是四川的名片。唐明皇入蜀,写过“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李白也曾点过赞:“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如今,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还收藏着一具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生动反映了宋代四川足球发展的一个高峰。
更不用说围棋了,成都雅称是棋城。在四川不仅出土过汉代围棋画像砖,还出土过汉代围棋棋具。杜甫也曾给四川围棋“代言”:“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图片
李梦
图片
图片
韩旭

图片
编辑:刘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