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节目在遂宁录制。全媒体记者 吴奉家 摄
万人齐聚遂宁S2N水上音乐节。 全媒体记者 吴奉家 摄
第四届“技炫巴蜀”川渝杂技魔术展演在遂举行。 全媒体记者 吴奉家 摄
由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组成的遂宁市文化中心创下遂宁多个第一,自2019年开馆以来,持续提升着遂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首席记者 刘昌松 摄
遂宁《信仰之光》音乐党课,以生动的红色文化滋养党员群众的精神世界。全媒体记者 吴奉家 摄
大英文化影视产业园打造集出品、协拍、制作、培训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正致力于建设西南地区拍摄场景最多、服务最优、配套最全的影视城。 全媒体记者吴奉家 摄
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充分利用旷继勋蓬溪起义遗址资源,传承红色文化,逐 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红色旅游的胜地、村民致富的摇篮。王 益 摄
射洪市洋溪镇狮龙协会排练舞龙节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全媒体记者 吴奉家 摄
在闹中取静的城市书房,阅读一本书;到蓬溪旷继勋纪念馆,重温一段革命历史;在四川宋瓷博物馆,沉浸式感受千年宋瓷的文化气韵……在遂宁,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与这座美好的城市相依相伴。
近年来,遂宁聚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四川宋瓷博物馆荣获四川省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先进集体记大功专项奖励并上榜首批四川省文博研学基地名单名录,射洪市、大英县上榜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名单,大英卓筒井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省级评审,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态势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程度直接折射出一座城市产业的多元性与韧性,与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相关。“书写”好新时代文化发展新篇章,遂宁把着力点放在传承和发扬上。对桃花河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已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万余件,动物化石百余件,是我国旧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积极提升我市非遗项目档次水平,呙凉粉、土陶制作技艺等2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麦秆画非遗工坊”入选省级优秀非遗工坊;S2N水上音乐节、“时光Classic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影视产业从零到一,从一到多,已有近20部影视剧在我市拍摄,1600余年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显性表达”,让遂宁这座城市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为进一步把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发展,遂宁创新实施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中心、商业街区、文博场馆、景区景点等区域,创新打造8个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非遗展示、传承体验、文化沙龙等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总面积达12.16万平方米的遂宁市文化中心集合文博图多个场馆,成为群众必打卡的文化新地标,全市6个公共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图书馆及以上标准,越来越多的文化IP被持续擦亮,构建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整体城市意象,让遂宁的文化底蕴得以处处彰显,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如今,走在遂宁的大街小巷,一处处历经沧桑、古朴雅致的历史建筑,一个个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新型文化空间,一场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铺就群众精神家园的“诗与远方”……1600多年的文化积淀,为遂宁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赋能铸魂,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
记者:郑威
来源:遂宁日报
编辑:刘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