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伍力
4月22日,全省首个“川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以下简称“联系点”)在成都市郫都区中国川菜产业城揭牌亮相。川菜是“川字号”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挂牌这个“联系点”, 背后有何深意?
瞄准侵权痛点出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中国川菜产业城,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入驻企业和落地项目的增加,知识产权司法服务需求愈加旺盛。
侵权是一大痛点。“从擅自使用他人预制菜制作的专利技术,到假冒他人川菜店、川菜调味品的商标,再到抄袭他人川菜店的宣传视频等,这些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川菜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亟需加强。”郫都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以四川法院依法审理的一起郫县豆瓣商标侵权案为例。此案中,两家食品公司通过放大、变形字体的方式,生产、销售与“郫县豆瓣”近似的“鄣县豆瓣”,构成对中国驰名商标“郫县豆瓣”的侵权。法院判决两家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00万元。
围绕川菜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郫都动作频频。郫都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集成行政、司法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力量,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形成协同保护工作队伍。郫都区人民法院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办案,共享监管信息和司法数据,提升打击侵权行为质效。同时,郫都区知识产权促进服务中心推动了从创新保护机制到集成职能力量,再到聚焦关键环节的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形成全链条保护体系。
主动回应企业诉求
“由于川菜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配方的保密性,侵权行为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取证,这给川菜企业的维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川菜品牌形象涉及的元素多,如商标、装潢、广告宣传等,这些元素的侵权行为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取证”……就此,在揭牌仪式现场,多家川菜企业直言知识产权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致呼吁,要持续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和司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活动,提升企业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郫都法院作为属地法院,同时又是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法院,理应为川菜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而建立川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就是我们提供保护的载体之一。”在现场,郫都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据了解,郫都法院将以“联系点”为依托,聚焦诉源治理,强化川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川菜企业涉诉风险分级预警机制,对涉诉的企业针对性提供司法建议,助力完善内部纠错和规范运行机制。同时,还将开展巡回审判,结合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专题培训。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知识产权法庭将进行对口指导,共同参与“联系点”运行。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