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如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近日,记者走进获评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称号的龙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入了解他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以“解剖麻雀”的视角,探寻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径。
构建矩阵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延伸到哪里
春节余温仍在,元宵节又到来。2月23日,走进龙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场热火朝天的接力包汤圆活动正在温馨进行。人们分成5个队伍,接力着完成包汤圆的任务。“我一个人就可以包完这一盆!”杨立贤自豪地向队友们炫耀。除了包汤圆之外还有猜灯谜、投球互动等活动,让整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在这场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方寸之间缩短了与群众的“地理距离”,拉近了干群的“心理距离”。“每次过节,实践所举办的活动既接地气、又冒热气,比在自己家过还热闹,我们老百姓在玩玩闹闹中接福运、享年味,一起体验传统文化。”龙潭场社区居民刘燕说到。
近年来,龙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各村力量,盘活全镇阵地资源、用好志愿服务队伍的指挥中心,在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孝善敬老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阳光书屋和电子LED大屏已投入使用,同步设立书画室、阅览室、多功能厅、舞蹈室、培训室、儿童活动室共6个功能室,使用面积为350平米,为群众创造了更加舒适和便利的活动环境。”龙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融入格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哪里,社会力量就汇聚到哪里
崭新的阵地建起来了,来的人不多;活动办了不少,知晓率不高;场所面积够大,发展情况不好……怎么办?贡井区龙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自成立以来,就围绕工作谁来组织、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机制,明确领导责任,有力推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建设,为实践所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他们在引导社会各方的力量参与文明实践服务,把文明实践服务供给从政府部门“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力量“大循环”可谓颇费力气——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社区群众、爱心人士等群体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整合调动志愿者、单位、学校、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龙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理论宣讲、科普宣传、市民教育、健身活动、文化活动5支志愿服务分队,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支坚强队伍。
目前,龙潭镇各村(社区)成立相应总队12支、分队63支,各类社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60个,均已在全国志愿服务网完成注册登记。
“有困难找他们准没错!去年下大雨,实践所组织了全镇志愿者,一起去帮我们通沟渠,排雨水,才没有造成损失。”居民林世瞳对记者说,“志愿者们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技能,为大家提供志愿服务和帮助”。
唱响合唱
——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发力到哪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运行得好不好,受不受群众欢迎是衡量的标准之一。那么,群众从哪里来?群众为什么而来?答案是:群众需求就是文明实践的努力方向。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入百姓生活、走进百姓心里,龙潭镇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立活动“菜单”,精准对接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全面唱响“喜闻乐见、双向奔赴”的文明实践大合唱。充分利用各类节假日,创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317场,惠及群众8千人次。
同时,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打造了理论宣讲、市民教育、健身活动、科普宣传、文化活动“五大平台”,通过文明实践“讲、评、乐、庆、”四种途径,每周开展文艺表演、理论宣讲等特色活动2次以上。
“我们还积极组织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志愿之星等评选活动,注重在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岗位新风等方面选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在文明实践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共同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龙潭镇相关负责人说。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一项项听民需、解民忧,富有特色、充满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在贡井大地竞相展开,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让有志于文明实践服务的队伍和个人有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如今的贡井,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
(采 写:程 洁)
编辑:刘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