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贡井区高位推动县级党校稳步发展的高度;时间,也是一把尺子,丈量着贡井区委党校高质量发展的幅度。
近年来,贡井区委党校强化自身优势、打破固有模式、融入区域特色,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功能布局、保障办学质量、充实人才队伍……从教学、科研、咨政上“三轮齐驱”,全力推动县级党校稳步发展,一幅勠力同心、踔厉奋发的县级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能力上“加钢淬火”,精练“发芽”根基轮
质量立校,人才是根本。
为发挥好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区委党校坚持“人才强校”理念,多渠道引才、多方位育才、多维度用才,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欧老师的课程结构比较严谨,PPT制作美观,但是视频案例与主题衔接不到位……”前不久,区委党校正在进行“良雁快飞”学习计划的第十二期——授课提升活动,党青年教师上完党课后,在场教师对其进行逐一点评。
“各位老师的点评,让我很受启发,这几天我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课件。”青年教师欧小婷表示,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
分组讨论.JPG
“青年如璞玉,细琢成明珠。青年教师要多讲课才能讲好课。”区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党校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走好育才成才之路,区委党校积极搭建育才平台,开展“良雁快飞”教师提能、岗位比武等活动,建立专家名师结对帮带机制,促进教师统筹协调、教学科研能力同步提升。
截止目前,区委党校“良雁快飞”学习计划已开展电影党课、音乐党课等主题活动16场,青年教师岗位比武等活动20余场。
课程上“千锤百炼”,砥炼“成才”活力轮
曾几何时,传统党课教育模式是“书记讲、党员听,书记说、党员记”,授课人照本宣科,党员听课时往往感动“一阵子”,不能触动“一辈子”,创新党课模式迫在眉睫。
“‘码’上党课安逸,不用去教室,随时随地都能学!”家住筱溪街道的李大爷是一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自从他了解到可以用手机上党课后,一有时间就拿出手机学习。“相比之前戴着老花镜一字一顿的阅读,看视频方便多了。”谈到“码”上党课,李大爷连连称赞。
李大爷口中的“码”上党课是区委党校破解传统党课“局限时空、局限规模”困局,为全区1.2万余名党员干部量身定制的“红色精神家园”。
“目前,我们已制作出台《党课开讲啦》《红色小故事》等10余个精品栏目,发布各类新媒体党课200余个,并结合线下主题党日等活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20余个。”区委党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与此同时,区委党校还创新打造《三线建设》《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先锋》系列音乐党课,开设翻转课堂,做优“主题课堂+主题现场”,转变传统教育模式,让党课“活”起来。
发展上“聚力成势”,锤炼“滋长”方向轮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苟永芳毫无畏惧,视死如归,在法庭上痛斥叛徒的无耻行径,历数反动派的罪行……”近日,在苟永芳革命烈士事迹专题课程上,区委党校教师龙小娟正在作专题讲座。
“苟永芳为实现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自由和法治的新中国之初心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革命壮歌!”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参加此次讲座的学员纷纷表示。
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把握住“姓党”这个与生俱来的基因,贡井深知,既要根植历史、汲取历史养分,又要把中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做好固本培元的有效增量,激活县级党校建设发展的“一池春水”。
“我们打造了多堂红色专题课程,完善了党史党建通识课,做到专题课程与系列课程‘点’‘面’结合、协同发力。”区委党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区委党校还结合贡井实际,建立中共自贡航空产业园区党校,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打造系列课程,形成区委党校、园区党校“一主一辅”双校区同步办学模式,为县级党校成为勇担时代重任的“新舞台”指引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创新工程,持续深化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拓宽办学渠道,以不断‘赶考’的奋斗姿态,推进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区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说道。(李惠玲)
编辑:孔云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