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一下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里面强调乡村振兴……”近日,五宝镇的青年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围坐在一起,五宝镇王家村支部书记唐伯康用俚语俗话给村民们解读政策、时政,还上了一堂生动的马铃薯种植技术课。
这种场面,在五宝镇的田间地头并不鲜见。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五宝镇紧盯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等关键问题,通过“供给式+互动式”的场景,用“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讲精神说热点、授农技下田地、提疑问共交流,创新探索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方法,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出了烟火气、唠出了群众味。
“大餐+土菜”“田间微课堂”瞄准群众需求
“为什么说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两年村里变化不小,我有些想法和大家一起聊聊……”
“现在我来给大家讲一下花生的种植技术……”说到这里,五宝镇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彭长明以土地做“黑板”,直接示范该如何种植花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花生从选种到播种再到收获的农技知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且生动形象的农技知识课堂。
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宣讲,我们听得懂、喜欢听、记得牢。”
“我们根据镇域特色、农耕时节和学员需求等,创新了政策理论、农耕技术、红色故事、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精准化、品牌化、订单式的课程。”五宝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田间微课堂”内容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红色记忆——龙鸣剑》《秋冬马铃薯种植技术》等,真正做到了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用得上。
“每场宣讲都不一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五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田间微课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大道理讲成贴心话,讲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愿意听,听了有启发、有改变、能受益。目前,镇村两级分别打造精品课程18堂,服务群众近1000人。
“名嘴+草根”“田间微课堂”有“泥土味”
“我,我来!”
“我给大家讲一下我几十年种植的技术经验……”2022年2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队选拔在五宝镇一会议室拉开帷幕,来自全镇的党员、致富带头人热情高涨,火力全开,纷纷展现出扎实的经验,现场气氛活跃、热情满满。
“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建设是关键。这样的选拔就是为了组建富有特色宣讲队伍,精准对接群众诉求、联系生活实际。”五宝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五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挖掘吸纳各类优秀人才,组建“草根宣讲队”、“选调生宣讲队”、“网红宣讲队”等宣讲团队15支,吸收宣讲员23名,充实师资力量,丰富课堂内容,让“名嘴”和“草根”同时活跃在基层宣讲的舞台上,让五宝的普通群众、“土”专家、新社会阶层人士等都能“凭实力”走上田间微课堂,真正搭建起了“人人成才”的平台。
“种了几十年地,没想到还能当一回‘老师’讲课,这感觉太新奇了!”大同村村民杨正海高兴地说。
“创新理论宣讲是实现基层群众学习与增收‘双丰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田间微课堂’党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丰富培训内容,开发更多精品课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五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孔云)
编辑:钟林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