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一个半月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位于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大塘山的“国保”级功勋井“东源井”调查勘探项目进入验收阶段。该项目基本揭开了东源井采气和输气系统整个工艺流程,为自贡盐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东源井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东源井古盐场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勘探报告会上,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刘亮晖、自贡地方文史专家陆坚等表示,该项目探明了东源井的时间、空间和结构脉络,极大丰富了中国井盐科技史的材料。据介绍,专家组还对东源井周边井灶进行了探寻,发现这一片区域具有群体研究价值。
在自贡古盐场近两千年来开凿出的一万三千余口气卤井中,东源井是有文献记载以来生产时间最长、采气量最大的古盐井,也是我国现存井盐中仍在生产的古盐井,在世界古代井盐科技史、钻探科技史等方面有重要地位。保持着低压天然气高产稳产世界纪录的东源井,其天然气开采集气输气设施——烟巷,较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天然气采输面貌,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文物价值。2018年10月开始,东源井烟巷局部垮塌,系列研究、维保工作相继展开。
“烟巷、输气管道等布局,因垮塌后被覆盖,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清理和挖掘,难度非常大。”四川久大东源井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本次调查勘探工作中,有许多新发现,比如与䆲盆紧密衔接的构造还有出山筒、马门筒、交马门筒、分筒等。
“东源井是自贡古盐场的一口著名盐井,一直以高产稳产闻名。但是东源井具体是如何采气、输气的,我们一直不是很熟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程龙刚介绍,今年7月、8月,为配合自贡盐业遗产申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及促进东源井保护利用,我市开展了东源井古盐场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勘探工作,收获颇丰,意义重大。
据悉,自贡接下来将重点围绕川渝盐业遗产联合申遗工作,实施井盐文化保护利用行动,通过实施千年盐都探源工程,持续对东源井古盐场、通灴井遗址等进行勘探调查,开展老盐井井口遗址调查,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自贡网记者 缪静 陈凡逸 摄影 叶卫东 摄像 曾涛
编辑:刘丽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