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把握、管理难实施、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贡井区筱溪街道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离线”。
“红色家书”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真没想到,在外地也能收到老家党组织寄来的‘红色家书’,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在成都市武侯区务工的流动党员姚丹妮收到这份来自贡井的特殊礼物时,她激动无比、感慨万分。
小心翼翼地打开“红色家书”,《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三本书籍跃然眼前。这不是姚丹妮第一次收到“红色家书”了,此前她已经收到过家乡党组织寄送的《习近平著作选读》、党员徽章等。
“党组织寄来这么贴心的‘家书’,让像我一样为生计远离家乡的流动党员时刻配好‘充电宝’,储满‘正能量’”。姚丹妮说,每次收到“红色家书”,她都会认真学习,并在流动党员群与其他党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针对流动党员集中学习教育难的实际情况,贡井区筱溪街道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通过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等方式,定期调整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并落实跟踪联系人,建立联络簿,与每一位流动党员随时保持联系,记录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时刻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守护。
在筱溪街道,像姚丹妮这样党组织关系在家乡而本人在外地的流动党员还有133名。“在‘线上’,我们借助流动党员微信交流群,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及时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主题教育等内容。”筱溪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线下除了邮寄书籍上门,筱溪街道还鼓励流动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将流动党员紧紧凝聚在党旗下。今年以来,筱溪街道7个社区党组织34个党支部共邮寄出200多本专题学习书籍,确保流动党员在学习教育中不掉队,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
乡情关怀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大家难得聚在一起,今天我们召集大家过来,就是利用这个机会一起学习一下党的理论知识,联络一下感情……”
抓住假期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为流动党员“补钙壮骨”,是筱溪街道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
走进筱溪街道,记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党组织生活氛围,青杠林社正在向流动党员征集助推家乡发展的“金点子”,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
“我深刻体会到了组织的温暖,现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很丰富,让我这个多年的流动党员深受感动,我将积极配合支部做好各项工作,在外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给家乡丢人。”常年在深圳打工的童君在参加组织生活时表示。
除了在重要节点开展组织生活,党支部还主动帮助协调解决流动党员家中的困难,主动当好流动党员“娘家人”。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筱溪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筱溪街道将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流动党员日常管理服务,积极打造更多暖心、贴心的交流互动平台,以实际行动回应流动党员需求,切实提升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责任感。 (孔云)
编辑:刘丽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