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贡井长土街道洞桥社区的居民们不约而至集中到社区,排练舞蹈、搞活动、拉家常……儿童在嬉戏玩耍,年轻人在缓解疲惫,老年人在享受天伦之乐,一片祥和景象。
在“党建+”引领下,长土街道洞桥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以群众为主体,整合多种资源、协同多方主体、创新多元形式,做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大文章,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自治强基 激发“内动力”
走进洞桥社区,目之所及,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平坦,商铺鳞次栉比,不见房前屋后脏乱差的环境死角……一个常住人口12000多人的社区,为何会如此井然有序?靠的就是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和严格监督的社区自治。
IMG_5489.JPG
“在社区的帮助下、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公共设施终于维修好啦!”贡山壹号小区居民熊大姐高兴极了。
2022年夏天,小区内一公有设施发生故障,存在使用隐患,洞桥社区得知此事后,及时了解情况,积极引导居民进行民主决策。2023年1月,最终通过共同协商完成公共设施维修,避免了安全隐患发生。
围绕社会治安、社区治理,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近年来,洞桥社区建立健全《洞桥社区自治章程》等居民自治章程5个,修订完善《洞桥社区民情夜谈》等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7个,探索实施“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X名党员群众”的“3+X”管理服务模式,吸引近千名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并成功创建省级“六无”平安社区。
法治固本 提升“硬实力”
“在小区生活,我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逐步也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社区居民李女士说道。
漫步于贡山壹号小区的“民法典之路”、“普法长廊”,在闲暇呼吸新鲜空气之余,法治文化也在悄然间浸润居民们的心灵。在洞桥社区设立的“贡山驿站”党群服务点辐射的1.15平方公里范围内,沿线选用了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以案释法、法律知识问答、漫画等内容,房前屋后、绿化带、步行路段都被最大限度利用起来,可谓是下足功夫。
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形容“贡山驿站”再好不过。洞桥社区打造“红梅党员法官工作室”“晓松检察官工作室”等一批法治品牌均在驿站内,共同参与、协商、管理小区事务,为小区治理框架注入“法治基因”,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纠纷就地化解”的目标。
2023年2月,来自贡井区人民检察院的小松检察官用他的专业知识为小区居民周某和阳某化解了累积已久的糟心事。周某和阳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家住1楼的周某,为了预防高空抛物带来的隐患,便给自家平台安装了阳光雨棚,阳某则认为这是违法建筑,影响自身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理应拆除,为此双方争执不下。
洞桥社区在接到居民协调纠纷请求后,立即将此纠纷派发给贡山驿站法务驿站负责调解。驿站调解员迅速行动起来,聚焦双方诉求焦点进行现场调查,并组织双方针对雨棚宽度整改、增加降噪设施等细节进行调解,最终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聚焦小区治理末端,多元发力、靶向施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基层法治建设“洞桥样板”,这也是洞桥社区在2022年一举摘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奥秘所在。
德治塑魂 增强“软实力”
“我!”“我来!!”2023年4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员知识竞赛在洞桥社区拉开帷幕。现场氛围热烈,来自社区的老党员、预备党员等参赛选手热情高涨、火力全开,纷纷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赛场气氛活跃、寓教于乐。
这样的知识竞赛活动不仅线下定时举行,线上也同样火热。洞桥社区采取党支部书记每晚在党员学习微信群中开展知识抢答的方式,让居民参与其中度,深受大家喜欢。
今年35岁的李东,作为社区刚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将每天参与知识抢答作为“日常打卡”,值得一提的是,李东从事电力工作,经常出差到甘孜阿坝等地工作,每当遇上手机信号不好时,李东便在傍晚时分,四处寻找有信号的地方,联系党支部书记提前将抢答题单独发给他作答,确保“每日打卡”成功。
除党员知识竞赛外,洞桥社区还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洞桥夜话”“洞桥茶馆”等理论宣讲阵地,借助“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等活动载体,定期组织“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主题宣传活动。
近年来,洞桥社区累计培育选树身边好人、道德模范6人,评选表彰“最美楼栋”“文明家庭”50个,创建“党员先锋队”“爱心天使队”等志愿服务队伍6支,创新推出“亲情连线”“爱心敲门暖夕阳”等特色服务项目5个,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关爱儿童等各类志愿活动184次,充分发挥德治教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教育引导作用,持续用德治力量为社区治理“加码添力”。
自治、法治、德治的紧密结合,治出了社会和谐、治出了经济发展、治出了百姓幸福。如今,洞桥社区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各项福利丰硕,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王垚秋 李惠玲)
编辑:李惠玲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