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政协“读书活动”的要求,我重点学习了《论<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论述。通过学习,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体会,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强大力量,更加强化了党性觉悟。
1949年到1978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后逐渐“站稳脚跟”、不断“探索道路”的过程。在这段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历史脉络,继承和发扬伟大革命精神。
一、继承宝贵经验,持续改进作风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紧紧依靠人民,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整顿经济秩序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等措施,开启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但党和国家都挺过来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党的作风好,党群关系好,全社会有凝聚力。
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继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宝贵经验,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从增强党性修养做起,从踏实为民服务做起,从廉洁干净干事做起,持续改进作风,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形势下,我党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弘扬伟大精神,接力奋斗启新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事迹,深刻清晰了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激发了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这一系列精神,其核心都源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平年代没有硝烟战火,但同样有考验、有牺牲,我们要用好这些精神财富,以坚定的革命立场、百炼成钢的伟大精神把红色江山代代传下去。
新时代弘扬伟大精神的目的就是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工作,通过苦干实干创造美好的明天。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直面经久考验,奋勇拼搏开新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跑步共产主义”甚至是“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严重挫折和考验。通过这些考验,我党深刻感悟到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长期性和曲折前进的规律。同时,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以及“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等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在中国胜利的必然性。
新时代党员干部与群众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和伟大成就,仔细思考这些经验教训和伟大成就的现实意义,学史明理、以史鉴今,学史增信、以史促今,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完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编辑:李惠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