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具有重大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盛会。我们要把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做到“五个牢牢把握”,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更好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更好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贡井篇章中彰显政协担当。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从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中迎难而上,能从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中挺身向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根本在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两个确立”是时代、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两个确立”必将融入我们的血脉,激励我们凝聚共识、奋力奔跑,干出新业绩、干出新辉煌。
当前,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未雨绸缪、加强监管,既防“黑天鹅”,更防“灰犀牛”,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踔厉奋发、只争朝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仅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结合自身工作、各地发展实践,在智慧激荡、砥砺奋斗中,绘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同心圆;还需要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落实到政协履职全过程各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精神力量,极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我们将自觉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深化“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推动贡井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我们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所选择和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个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中,“全过程民主”被明确写入这“一法一规则”。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提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其中加入了“人民”二字。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的论断,不仅道出了中国的人民民主是什么样的民主,而且进一步把人民当家做主落在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处,也让中国的民主道路与西方的民主模式的比较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为什么这么讲呢?
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所拥有丰富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说到底就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始终贯穿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让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的权利。正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更加系统的推动人民民主政治建设,更加注重把人民平等参与同平等发展的权利相结合,把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相结合,把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相结合,这使人民民主的内涵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其次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全面参与,这种全面参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的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协商民主时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际上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参与。比如,在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有关部门先后十次向全社会范围内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累计收到42.5万人共计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二是参与过程的全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所要求的民主参与,它不是局部的、零散的和碎片化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整体的参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三是参与形式的全面。多种参与形式拓展了人民参与国家发展和决策的渠道,保障人民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无论是两会时各行业、各地区人大代表共谋国事,共谋发展,还是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的网上征求意见,又或是全国人大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举行听证会,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鲜明的特点。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大丰富和拓展政治民主的内容和形式,使民主成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人民踊跃参与并享乐其中的政治实践,让每个人都有参与国家发展和决策的机会,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
最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展现的参与志向。这一点其实是西方民主的短板,西方民主的最大弊端在于片面强调形式民主,将民主等同于选举,将选举作为判定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就造成了一些西方民主乱象,既选举时承诺漫天飞舞,选举后却无人过问。而中国的人民民主与西方的民主就存在显然的区别,无论是在选举时期还是非选举时期,党和政府的大门始终都是敞开的,人民意见和意愿的表达渠道始终都是存在的,党和政府与人民沟通的渠道也始终都是畅通的,人民当家做主并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人民民主注重的是最终治理的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它着眼于不断持续的解决人民关心和关切的问题,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相较于西方民主最大的比较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人民政协的“根”和“魂”,事关人民政协事业生存发展,事关人民政协独特优势发挥。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在“信”和“行”上下功夫,“信”在于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行”在于要牢记宗旨为民尽责,更好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确保协商工作广泛、多层、制度化。
编辑:李惠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