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被允许读一部当代作家作品,我选余华的《活着》。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定论的话题。《活着》告诉我们一个最根本的道理: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只要还拥有生命,就有希望。
小说《活着》讲述主人公徐福贵出生于地主家庭的阔少爷,娶了漂亮的城里女子家珍为妻,本该美好的日子却因他嗜赌败光祖业家产而一贫如洗。醒悟过来的他戒掉赌瘾,与家人靠种地为生。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余华笔下福贵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可好景不长,为母患病去抓药的福贵半路被国民政府残兵抓去当壮丁,这段时间的富贵目睹战争的残酷,他畏惧死亡期盼能活着回家。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了,母亲没钱治病离世,女儿凤霞发烧致哑,乖巧懂事的儿子为了救人被抽血过量致死;被救之人的丈夫---县长春生作为福贵在战场的生死之交也在文革中自尽;女儿凤霞长大嫁于良婿却难产而死,女婿二喜工地出事惨死,妻子因病而死,只剩下外孙与他相依为命;没料到外孙小苦根因吃毛豆过多而死。亲人一个个离福贵而去,只留下福贵独自一人与一头待宰的老黄牛相依相伴奔波于田间。
小说《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让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悲大痛,重重打击下他依然能淡然地存活于世。惊讶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来自于哪里呢?我从书中感觉是他的亲人留给他的温情和力量。面对福贵输掉祖业家产一无所有,福贵的娘害怕福贵想不开,经常开导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福贵的妻子家珍挣脱父亲的阻碍陪伴在福贵身边,只想余生与他安心过日子。温暖的亲情给了福贵力量,陪伴他的亲人后来一个个地离世使得福贵得以成长,他与亲人之间本能、朴素的亲情不仅没有因亲人的离世而远去,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得到升华,并成为福贵坦然直面人生变故的精神支柱,也是福贵将生命继续下去的勇气来源。可见温馨的家庭、温暖的亲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远甚于物质。富贵在输得一无所有的时候,他身边亲人对他的不离不弃使他痛下决心洗心革面得到重生。他富有时极端自私为贪图个人享乐而活,他穷困时反省愧疚为全家生计去租田种地。可种地这筋疲力尽的劳动反而让福贵找到了他内心的安静。由富到贫的过程让他去掉了浮躁、骄横,变得踏实、谦和起来,学会了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他后来用心生活,在家人陪伴的一日三餐中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美好真情,日子清苦但他感受到了幸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责任,出于一份对父母及家庭的责任。人在世上行走,离不开家庭物质情感的滋养,特别是在遭遇重大挫折面前尤需人文情感精神力量支撑。古人说治国齐家平天下,用心经营好家庭事业,多关心身边的亲人和同事。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为自己而活生命意义显得单薄肤浅,要多想想关心自己的人及自己关心的人,让生命更加丰富多彩。不管经历什么苦难,我们依然要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当前疫情蔓延,大家都觉得压力很大,烦躁、悲观等各种负面情绪不时呈现于网络,我们不要被负面情绪带偏,淡然处之,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多关心家人,因为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本身不易,要延续生命就得为生活四处奔波,正因为不易,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看了《活着》,我们没有理由抱怨命运的不公及现实的残酷。不管有怎样的人生际遇,我们都要乐观豁达地生活下去。余华通过这个故事也许是想告诉我们:活着就是要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职责,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在生命面前,人类有时力不从心或无能为力,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面对生命的态度及延展生命的意义。用心认真地生活,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活过,也曾经努力过,不枉来人世间一趟。
编辑:李惠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