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土街道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抓基层 夯基础 固堡垒
▲开展“院落党建”活动
选好“领头雁”,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带头人,注重从带富能力强、致富业绩突出的优秀人群中,大胆选用24名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加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其“领航员”作用,示范带动党员群众,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拼经济、抓发展,用党建凝人心、聚合力,搭建“致富桥”、铺就“幸福路”。筑牢“桥头堡”,以聚居点、自然院落为单位,将4个村50个散居小院,合理划分为33个“党建院落”,构建起上下联通、左右互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让“院落党建”成为“红色引擎”,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舒筋活血”“强筋壮骨”。
壮队伍 提能力 激活力
▲驻村选调生入户了解农户生产生活情况
擅取“好真经”,跟着“先进”学发展、强本领,着力提升村干部带头富、带群众富的“双带能力”,先后组织10余名村干到荣县、富顺、雅安等地开眼界、拓视野,深入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用好“助攻手”,严格落实《贡井区到村任职选调生管理暂行办法》,严管厚爱让驻村选调生扎根基层,为村级发展指路子、出点子,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建立“乡贤库”,巧借“优秀党员”“盐都乡贤”评优评先活动,培育“土专家”,用好“田秀才”,鼓励辖区党员群众建言献策,根植农村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用“乡情”聚“乡贤”,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源泉”。
谋良策 出实招 促发展
▲沙罗村6组高粱大豆间作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实行一村一策,有效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将元坝村征地拆迁后的闲置土地,拓荒种植秋洋芋25亩;利用区位优势,将沙罗村115亩土地流转,发展高粱大豆间作+羊肚菌轮作模式,有效推动土地撂荒问题解决;把握近郊“黄金地段”,修建新华村15亩大型鱼塘,打造“垂钓+”多元生态农业。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助推沙罗村桅子花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依托“梨园景区”打“山水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打造三台村“农旅融合”新高地,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添柴加薪”。(余清霞)
编辑:李惠玲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