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贡井三线建设钩沉》心得体会
贡井区青杠林小学英语教师
区政协第五专题读书活动小组 张敏利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仔细阅读了《贡井三线建设钩沉》这本厚厚的书籍,感触颇深,尤其是我父母作为当年三线建设迁入贡井的人员,从重庆举家搬迁到自贡,在这里贡献了青春和智慧,奋斗了一生,我和妹妹作为后辈也跟随父母在自贡扎根生活,让我对这段历史充满着特别浓厚的家国情怀!本书真实再现伟大的三线建设、不朽的三线精神以及崇高的三线建设者们的历史功勋。
通过阅读,我对三线建设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认识更加深刻,对像我父母一样为三线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前辈们,更加敬佩,也激励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继续发挥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拼搏精神,为建设第二故乡自贡,建设贡井家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对自贡三线建设历史意义的认识
作为内迁企业子女,对当年这段历史、父母当时的决定和经历,我始终充满着好奇,想深入的了解。虽然自小就听父母提过,但总是觉得了解得不够。因此,阅读中,我心潮澎湃,想全面深入地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时的三线建设对自贡发展的意义,体会像我父母那一辈人的经历和付出。所以在这次阅读的过程中,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真,逐字逐句细读,生怕遗漏了什么,用心去体会感悟。
通过阅读,我对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了解更加深刻了。1964年,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及中国所处的恶劣环境,作出了要“立足于战争,立足于早打大打”的判断,并基于这种判断作出了加强三线建设的决策。四川作为当时划定的战略大后方,是三线建设的重要的定点之一。自贡作为四川的重要城市,在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三线建设中,共接纳了22家单位的内迁。这些内迁企业的进入,改变了自贡以单一的以盐业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改变了社会各业皆围绕产业而动的局面,夯实了自贡工业基础,增强了科研力量,改变了自贡人的就业状况,增加了财政税收,使自贡在盐业资源枯竭及产业衰退后,仍重振国民经济发展。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随着内迁企业的进入,引入了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激发了自贡当时人们的思想力和理解力,这些影响潜移默化的对自贡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三线建设对自贡贡井的深远影响
本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十一个迁入自贡市贡井区的单位,这些内迁单位的进入,犹如一股清新的风,翻过秦岭,进入川南腹地的自贡市,进入旭水河畔、天池山下的贡井区。这些内迁单位的进入,改变了贡井区单一的,以盐业生产为主,社会各业皆围绕盐业而动的局面,为贡井区夯实了工业基础,增强了科研力量,改变了贡井人的就业状况,增加了贡井区的财政税收,使贡井区在盐业资源枯竭之后,还有重振国民经济的可能。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这些内迁单位一起进入贡井的那些新思维、新观念,这些新思维和新观念使贡井人有了今天还不算落后的思想力和理解力。
从长征机床厂、通明电筒厂、空压机厂、拉丝制钉厂等管理规范的工厂里,身处川南腹地的贡井人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工业企业,什么是企业管理,甚至让当地人知道了什么叫工人,知道了他们过去手工作坊式的盐业生产的局限性,而这些都深深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让今天的贡井人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波澜壮阔时,能够拥有一份淡定,一份从容。
三、对参加自贡三线建设前辈们奉献精神的敬佩
通过阅读,我对当时随着三线建设企业内迁而参加三线建设的人更加理解和敬佩。他们或抛家别子,或举家搬迁,告别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告别了自己热爱的家乡,来到自贡这相对落后的地方,甚至生活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但是他们没有后悔、没有怨言,在自贡这里默默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生命无怨无悔的和这块土地融合在了一起,并把自贡当做了自己的故乡。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尸骨埋在了自贡这块咸土地上。他们做出了一代三线建设人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我父母作为当时三线建设者迁到自贡,在自贡工作到退休,我作为后辈也非常热爱第二故乡自贡。通过认真阅读,我对父母当时的决定和贡献精神更加敬佩,对自己作为三线建设人员的后辈也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我将继承三线建设者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的奉献、奋斗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再造产业自贡、重铸盐都辉煌,而努力奋斗。
编辑:李惠玲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