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贡井分公司总经理 区政协第二专题读书活动小组 彭宇
在区政协组织的主题读书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我研读了《无人机产业发展指南——成都市模式》一书。该书按照无人机产业链及产品的划分分别绘制了上、中、下游的无人机全球产业链全景图;通过对无人机技术的分析,绘制了无人机产业技术链全景图;对成都区域的无人机相关企业和相关专利从发展态势、宏观环境、研发技术、应用市场、需求要素、产业目标、技术壁垒和研发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应该说该书为我们自贡航空产业园区发展无人机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理论、实践案例、定位规划的参考依据。
坐落在我区的自贡航空产业园以“高端、高效、现代”为发展理念,以无人机产业为突破,园区已集聚腾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腾凤无人机产业基地、中电科特种飞机研发制造基地、中飞院自贡训练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45个,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已涵盖大中小型无人机,涉及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和检测等领域。2019年12月,园区挂牌全国首个5G网联无人机行业应用测试及示范基地;2020年10月,又获批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近年来,国家及省、市各层面都高度重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突出“数字产业化”的同时,也明确推动“产业数字化”。其中发展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等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新兴优势产业。对于无人机产业链来说,发展数字经济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无人机产品设计、制造、应用及安全都需要全新布局,要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谋划高质量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移动大力建设5G网络,研究和推广5G+应用,助力建设网络强国。与4G相比,5G提供更高的速度(高达10Gbps)、更低的延迟(与4G的50ms相比低至1ms),以及更宽的频率范围,允许支持更多设备,具有超高可靠性的特点和广覆盖、海量连接等优势。同时降低来自其他信道的干扰。另外,5G在无人机技术中最重要的方面是设备能够在跨区间移动,而不需要长时间复杂的重连协议。这意味着,一架飞往远方的无人机不必每次穿越到一个由不同桅杆覆盖的新网络区域时都要停下来。这样的网络也将广泛应用,从而使5G网联无人机始终保持连接。这使得远程操作员能够轻松地实时监控无人机数据,同时不需要出现在特定的控制中心;任何互联网连接都允许访问无人机网络。因此,随着5G网络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将解决无人机行业应用里遇到的通信问题,赋予无人机超高清图传、超低时延数据传输、超视距飞行、异地控制等能力,进一步推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
9月2日,2022年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峰会以“网联赋能 智胜云端”为主题,来自国家部委、省市政府、科研机构、无人机产业链、行业客户代表、生态伙伴代表共商5G网联无人机行业发展趋势、5G赋能无人机后的行业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领域。会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发布了5G网联无人机“云、网、端”行业级最新系列产品,其中包含中移凌云平台即5G网联无人机管理运营平台,全新解锁的五大细分场景——应急保障、政府监管、公安警务、环保执法、设施巡查,以及全新哈勃系列无人机机载通信终端,通用版、前装版、智能版三大版本,以应对不同场景需求。会上还首次发布中国移动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产品体系以及《中国移动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白皮书》,为现场嘉宾展现了中国移动“高空、中空、低空、地、海”五位一体的多维度无缝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以通信为核心力量,打造“四纵、三横”,针对各类场景下应急通信保障的任务需求,利用不同类型无人机打造的多场景多需求的立体化应急通信能力矩阵,为后续系统发展提供建议及展望。本次发布的无人机研究成果已进入2022年国资委央企创新产品推荐清单。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将持续携手推动无人机产业数字化进程,为各行各业持续赋能。
作为一名通信运营企业人员,我认为当前做好无人机新的应用场开发,推广应用 5G 网联无人机综合管控平台等创新产品,拓展航空拍摄、国土测绘、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物流运输等领域无人机应用场景,构建多领域、多维度、多要素深度融合场景体系是助推当前我区无人机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强5G网联无人机的应用,在智慧城市、智慧安防、能源巡检、智慧矿山等领域推广应用空地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积极引领行业变革,在赋能各行业的同时,也必将带动我区无人机产业生态完善、不断壮大发展。
编辑:李惠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