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以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首的两大武装集团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
战争缘起 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刘邦率军入武关(今陕西商南南),灭秦。遣人巡视各县,安抚百姓,又派兵把守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欲依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旧约,称王于关中。十二月,项羽挥兵破关而入,屯军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欲击灭刘邦军。刘邦自度势单力薄,乃亲赴鸿门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烧杀掳掠,大失民望。春,项羽阳尊楚怀王为义帝,将其远徙江南。分封18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辖梁、楚九郡,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于巴蜀、汉中,为汉王。又特意封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分领关中,以扼制刘邦。刘邦纳萧何建议:屈就汉王封号,立足汉中,凭借巴蜀经济实力,招贤纳士以图天下。四月,领兵入汉中(今属陕西),并烧毁栈道,表示不再出兵,以麻痹项羽,项羽亦率部东归。
曾起兵反秦的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项羽分封,于五六月间相继逐走齐王田都,杀胶东王田市,自立为齐王。七月,刘邦趁战乱迭起、项羽应接不暇之机,拜韩信为大将,决策东向,争夺天下。八月,汉军潜出故道(今陕西凤县至宝鸡一带),袭击雍地,连战皆胜,进围章邯于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继迫司马欣、董翳降汉,初步据有关中。项羽被张良书信蒙骗,认为刘邦得关中即止,不会东进,遂率大军亲征田荣,未在西方采取有力防范措施。二年十月,刘邦挥军出关。三月,为义帝发丧,遣使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揭开大战序幕。
初战彭城 四月,刘邦乘项羽滞留齐地之机,率诸侯联军56万人长驱直入楚都彭城。项羽闻讯,率精兵3万奔袭,歼汉军及诸侯军20余万人,刘邦仅以数十骑逃离彭堿战场。诸侯或死或逃,有的复附楚背汉,反楚联盟遂告瓦解(见彭城之战)。严峻的形势逼迫刘邦寻求新的对策。
争夺成皋 刘邦欲在关东再次争取反楚势力,共同对付项羽,问计于张良后,定下倚重韩信、联络彭越、拉拢英布的重大决策。不久,英布为刘邦使者说动,举兵叛楚,牵制并分散项羽兵力。刘邦于五月抵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各路败归之军和关中援军,并改组骑兵,击败楚军追兵,得到喘息时间。
六月,汉军以水灌废丘,迫章邯自杀,消除后方一大隐患。八九月,韩信破魏,提出偏师北攻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的建议,将北部战区的开辟、拓展纳入对楚作战的大方略。后九月韩信破代。三年十月,韩信破赵降燕,黄河以北,大半为汉军囊括。此后,楚、汉反复争夺成皋、荥阳,战事呈拉锯状态。自四年十月起,刘邦、项羽屯兵广武(今荥阳北),长期对峙。四年十一月,韩信取得潍水之战的胜利,随即遣灌婴率一部兵力南下,兵锋逼向彭城,对楚形成极大威胁。八月,项羽因腹背受敌,兵疲粮尽,被迫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九月,引兵东归。
决胜垓下 刘邦本欲退兵,经张良陈平及时提醒,乃全力追击楚军。五年十月,两军在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接战。项羽虽胜,再无后援。而刘邦以封赏为诱饵,继续笼络韩信、彭越两员大将,又遣使策动九江守将叛楚,与英布合兵,抄楚军后路。十二月,刘邦与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师,经垓下之战,重创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境)。楚汉战争遂以刘邦获胜、项羽败亡而告终。二月,刘邦称帝,建立汉朝。中国重又归于一统。
双方用兵得失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史记·淮阴侯列传》,短于斗力而长于斗智,其获胜之道有五:大政方针,符合民意;注意外交,争取同盟,在纵横捭阖中削弱对手,壮大自己的力量;延揽英才,采纳良言,“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 (何去非《何博土备论·楚汉论》),往往显得计高一筹;重视后方,稳固根基,故能困而不乏,败而复起;用兵奇正相生,攻守兼备,达成正面相持、翼侧攻击、敌后袭扰的巧妙结合。项羽屠掠咸阳,擅杀义帝,大失人心,又因分封不公招致诸侯不满;不都关中,放弃形胜之地;未能利用陈馀、魏豹等反汉的良机,广结同盟;专务正面强攻之术,忽视奇兵制敌之道;不善识才用人,致韩信、陈平等归于刘邦,范增愤而告退。虽一度凭借个人勇武和实力置刘邦于险境,终因谋略不当,导致强弱易势,兵败身亡。
编辑:李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