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区立足群众对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更高要求,聚焦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多元格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实施“社区植入计划”,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红色文化植入,锁住社区乡愁记忆。结合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公共红色文化场馆,植入党建文化、井盐文化,营造浓厚本地红色文化氛围,重点打造了六房传习所、百姓说事点、老街幸福染坊等文化载体50余个。依托“盐都时代悲鸿文化中心”等文旅产业,助力社区里的“文化街区”打造,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人才资源集聚,实现城市更新与周边居民获得感间的有效链接,引进10余个文旅产业植入社区计划,创新文化活动内容,惠及群众9万余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永恒记忆墙、井盐故事绘、三线建设老照片等,重现贡井老城区鲜活历史,将乡愁记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已有4个老旧小区完成街区文化营造。
红色公益植入,凝聚社区暖心温度。通过打造社区公益品牌生产链、资源链、组织链、服务链,推动公益品牌可持续。依托本土社会组织“幸福人”,外引“灵犀义工”等社会组织,“以社育社”在3个街道新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5个,切实让社区动起来。实施“壹乐园”“红色银龄”等50余个公益项目,累计开展公益活动500余场,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营造有温度的社区。推广“公益+”社会组织服务品牌,高效能融入基层治理。“公益+医疗+教育+就业”等活动,为群众免费提供上门医疗、青少年素质拓展、家政培训等服务;“公益+文化”有效促进老街居民主动融入非遗传承。结合社区“幸福基金”积分制,让渡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项目,带动近2万居民参与治理,推动志愿公益常态化、制度化。
红色服务植入,开启社区质感生活。构建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和志愿服务“四位一体”社区服务体系,建立“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点单式”社区服务机制,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多途径、多形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有效实现公共服务在社区。探索社区公共文化品质提升机制,重点培育乡贤、社区能人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集聚优势,将辖区单位文化骨干融入社区文化队伍,创建群众性文化队伍300余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按需点菜”,实现社区服务品质生活自给自足。(区委组织部供稿)
编辑:孔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