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贞不屈,永不叛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竹筠等红岩英烈的高度评价。2009年,江竹筠烈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48年6月
江竹筠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
始终坚贞不屈
严守党的机密
1949年11月14日
江竹筠壮烈牺牲
年仅二十九岁
江竹筠(1920-1949)
四川自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红岩精神的杰出代表。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被捕后化名江竹筠,被狱中难友亲切称为“江姐”。
图片
艰辛童年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自贡大山铺(原隶属富顺县)江家湾一户农民家庭。父母渴望女儿具有竹子一般高风亮节的品质,于是给她取名江竹君。
母亲李舜华对子女关爱备至,要求也相当严格,在她的教育下,江竹筠自小养成积极向上、端直正派的品格。每当母亲下地、锄草、摘菜,体贴懂事的江竹筠总要一同前去帮忙,年仅六岁,已能站在方凳上够着灶台煮饭、炒菜,帮家里分担家务。
有一次,小姨李泽华带江竹筠去自流井,繁华的街道让她倍感新奇。然而,富人衣着光鲜,穷人蓬头垢面的景象,也在她心底留下难以抹去的印痕。1925年,江竹筠到了入学的年纪,家里送她到斑竹林私塾就读,成为私塾唯一的女学生。蒙童时期的人生教育,对江竹筠影响至深,使她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民国时期,富顺“五年大旱,三年小旱”,加之军阀混战,物价上涨,赋税繁多,百姓生活苦不堪言。1928年,富顺遭遇大旱,江家生活日趋艰难。恰在此时,三哥李义铭来信邀李舜华一家前往重庆。为了生计,母亲便带上江竹筠姐弟离开家乡投奔兄长。
到重庆后,李舜华在观音岩街边摆摊出售香烟,夜晚帮街坊洗衣补贴家用,日子总算稳定下来。江竹筠外婆去世后,李舜华搬出兄长家,在东水门临华街租房居住。为维持生计,她在织袜厂找到一份工作,不久后,江竹筠也来到该厂当上童工。由于身材矮小,难以操作机器,厂方还特地为江竹筠制作了一个高脚凳。
就这样,母女俩在工厂做工,挣着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
求学立志
1932年,在三舅的帮助下,江竹筠进入重庆私立孤儿院小学就读。学习期间,江竹筠勤奋异常,每期均名列前茅,成为了跳班生。级任老师丁尧夫(中共地下党员)除教授功课外,还经常向江竹筠等跳班生推荐进步书刊,启发他们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
在丁尧夫的教导下,江竹筠忘我地吸收知识。《狂人日记》《鸭绿江上》等进步书刊拓宽了她的眼界,深化了她的思想,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思潮让她内心激荡,逐渐立下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志向。
1935年的一天,丁尧夫在讲课时,国民党警察突然闯入教室,以“共产党”将其逮捕。敬爱的老师被捕,使江竹筠心灵备受震动,自此,“共产党”这个词烙印在她脑海里。“丁老师是好人,共产党也是好人。”反动派的欺骗宣传不攻自破,江竹筠更萌生了“要寻找共产党”的信念。
图片
1936年,小学毕业后,江竹筠考入重庆南岸中学。此时,全国人民要求一致抗战的呼声日渐高涨,江竹筠一边刻苦学习知识,一边参加抗日宣传。第二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她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8年,《新华日报》创刊,江竹筠主动订阅,开始认识和了解共产党。当年,《新华日报》一篇头版社论提到:“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坚持统一战线与坚持抗战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江竹筠读后,心潮澎湃,热血激昂,更坚定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决心。
投身革命
1939年,江竹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公学附中。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之际,江竹筠向往共产党,立志做一个像丁尧夫一样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学习期间,她勤奋刻苦,成绩优良,还经常关心时事,热心参加社会活动。第一学期的中途,党组织确定江竹筠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指定中共党员戴克宇同她联系。
戴克宇和江竹筠是同窗,她们一同学习知识,一起讨论时事,戴克宇还经常借阅进步书刊供江竹筠学习。当时,正是国民党策划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期,许多青年对前途悲观失望,但江竹筠革命意志坚定,她常说,“唉声叹气有什么用,有志气的青年应该投身实际的革命斗争。”
得知学校有党组织时,江竹筠兴奋异常,立即申请入党,并向戴克宇吐露心声,“要革命还怕什么?革命本身就不是安乐与享受,我既然决定入党,就是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甚至宝贵的生命。”当年夏天,在一个晴和周日的竹林里,江竹筠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江竹筠按照党组织指示,考入民主氛围浓厚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成为学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为党的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皖南事变”后,党组织决定疏散部分人员到延安,江竹筠当即写诗明志,心向解放区。
1941年,白色恐怖笼罩重庆,江竹筠领导的党组织和进步群众有所暴露,被敌特所注意。为保护同志安全,党组织将江竹筠调离江北,任命其为重庆市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交通联络和学运方面的联系工作。
1942年,在与地下党员接头时,江竹筠连续两次被人监视,党组织遂安排她紧急避险,介绍其入职綦江铁矿。第二年,她再次受到特务监视,迫不得已,离开铁矿。党组织认为,江竹筠熟悉重庆地理环境及人文情况,尤其是学校的情况,适合留在重庆学校联络学生和进步组织工作。江竹筠服从组织决定,继续在学校开展学生运动。
并肩战斗
1943年,受党组织安排,江竹筠与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假扮夫妻,他们的“家”成为重庆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站。
江竹筠身体瘦弱,勤俭朴实,经常穿一件阴丹士林蓝的布旗袍,天冷时才加上一件红色的绒线衫。为做好掩护工作,她尽职尽责,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之余,还尽力做好家务,倾心照顾彭咏梧。
1944年,江竹筠被特务盯上,于是,党组织安排她到成都隐蔽。同年,江竹筠以“江志炜”名字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在川大“隐蔽”期间,她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协会”、进步团体“女声社”和“文学笔会”,为学生运动出谋划策。
1945年,彭咏梧的工作任务转为发展民主运动,工作面和接触面更加广泛,工作任务繁重艰巨,暴露风险与日俱增。为迅速堵住“家庭”因江竹筠离开而出现的议论,保证市委机关的安全,党组织决定调回江竹筠。回到重庆,再次相见,两人情愫升温。党组织决定,批准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以打消旁人猜疑,避免露出破绽。
图片
江竹筠和丈夫彭咏梧、儿子彭云的合影
1946年,江竹筠在华西协合大学附属医院产下一名男婴,取名彭云。当年,根据党组织工作需要,她托同学代为办理了休学手续,中断在川大的学业。正是这时,全面内战爆发,党组织安排江竹筠回到重庆,协助彭咏梧开展宣传工作和学生运动,并直接负责领导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学院、重庆育才学校等地下工作。
1947年,5000余学生在南京举行游行示威,多人被国民党军警打伤。重庆学生奋起声援,成立重庆市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联合委员会。按照党组织要求,江竹筠负责组织联络各学校,开展游行示威活动。在“六一”大逮捕时,江竹筠机智安排学运骨干和积极分子撤离,为党保存了力量。
当年7月,《新华日报》撤走后,地下党重庆市工委决定发行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由彭咏梧领导,江竹筠、吴子见负责联络和发行。报纸发行后,即被特务机关发现,但一直未能找到踪影,吴子见说,“报纸能够安全地继续出版下去是和江竹筠在工作中坚持革命的原则性,以及细心、机警、灵活的作风分不开的。”
武装斗争
为配合人民解放军前线反攻,牵制敌人兵力,党组织决定以“抗丁、抗粮、抗捐”为号召发动武装起义。党组织任命彭咏梧为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直接领导武装斗争,江竹筠一同前往,负责联络工作。
1947年11月,江竹筠将儿子托付给好友,与丈夫彭咏梧离开重庆,奔赴下川东。作为联络员,江竹筠沿途思考并精心设点布线,行船抵达万县后,入住万安桥的涤尘茶社,并将此处设为联络点。与此同时,彭咏梧在云阳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川东游击队,建立奉大巫革命根据地,扼住川东门户。
1965年电影《烈火中永生》剧照
1948年初,江竹筠根据彭咏梧安排回到重庆,向临委汇报情况,申请支援及筹备给养。在她走后不久,敌我情况发生变化,暴动计划提前到1月8日,在云阳和巫溪同时发动,两地首战告捷。然而,敌人聚集十倍兵力围剿,形成四面合围态势。1月16日,彭咏梧率队转移至鞍子山,突围时英勇牺牲。
1月23日,江竹筠抵达云阳董家坝,在此等候命令。1月31日,吴子见到董家坝,带来了彭咏梧牺牲的消息。惊闻噩耗,江竹筠没有放声痛哭,她极力镇定自己的情绪,悄悄用手帕擦去满眶的热泪,沉默了一会儿说,“让我一个人呆一会。”
2月5日,江竹筠妥善安排好前来支援的同志后,从万县乘船回到重庆,向党组织汇报了下川东武装暴动后的危急情况,并坚决要求再去下川东,在彭咏梧倒下的地方坚持工作。鉴于国民党正在大肆清剿共产党员,党组织没有同意她的请求,而是要求她留在万县负责联络工作。
在万县开展工作期间,经万县党组织安排,江竹筠在万县法院会计室收费处做了一名收取讼费的雇员。她利用该身份作为掩护,暗中联络下川东暴动地区同志,推动革命斗争。在此期间,江竹筠给“竹安弟”写了七封信,诉说了丈夫牺牲后的无限悲痛,也表达了一个母亲思念儿子的款款深情,同时也用隐喻的文字谈及自己的工作,字里行间体现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
坚贞不屈
1948年4月,冉益智叛变,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不久后,因其告密,川东临委副书记涂孝文被捕。在敌人威逼利诱下,涂孝文也背叛了革命,并出卖了江竹筠。6月14日,江竹筠在去万县法院上班途中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第二天,江竹筠与李青林、黄玉清等被秘密押往重庆,被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
图片
渣滓洞今貌
江竹筠被捕后,国民党特务欣喜若狂,认为打垮这个女子不成问题,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对她开展了刑讯 。
“你叫什么?”
“我叫江志炜。”
徐远举冷笑:“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真名叫江竹君。你在万县担任什么工作?领导哪些人?有多少武器?”
面对敌人的连番讯问,江竹筠回答,“我没担任什么工作,没领导过人,武器不知道。”
徐远举换上微笑的表情,“你一个妇女,起不到什么大作用,只要把组织交出来,是可以给你自新的。”
江竹筠肯定地说,“我有啥子组织不组织,万县地痞流氓多得很,他们是在整我。”
见江竹筠不肯交代,气急败坏的徐远举当即叫来军士用刑。敌人拿出一把筷子,放在江竹筠指间,握紧筷子两头用力……钻心的疼痛涌来,江竹筠脸色苍白,满脸都是汗水,大声呵斥,“要组织没有,要命有一条,你杀了我的头都没有组织。”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江竹筠刚入狱时,“江姐”的称呼还未传开,难友们很担心这个身材矮小的女同志能否经受酷刑的考验,但受尽折磨的江竹筠始终严守党的秘密,让大家非常感动。与江竹筠熟悉的年轻同志情不自禁地喊她“江姐”,自此,大家便亲切地称江竹筠为“江姐”,并纷纷写来信和诗鼓励:
你又镣铐着回来了,
毒刑没有屈服你的忠贞。
许多同志因你的忠贞而安全了,
革命工作因你的忠贞会开展飞腾。
你,是丹娘的化身,
你是苏菲亚的精灵,
不,你就是你,
你是中华儿女的革命典型。
人民解放军不断胜利的消息通过各种方式传到狱中,难友们欣喜若狂。1948年12月,一位难友收到外面送来的腊肉,上面粘着一小张报纸,印有“华北人民政府”几字。消息迅速传开,同志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此时,江竹筠提出,“坚持学习,锻炼身体,迎接解放”的口号,他们秘密组织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坚持不懈,努力学习。
与此同时,被关押的同志积极做看守的教育和争取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江竹筠在年轻看守黄茂才身上打开了缺口。在江竹筠的感召教育下,黄茂才多次为狱中同志送信并从狱外带消息和药品到牢房。
1949年8月,难友曾紫霞被营救出狱,江竹筠委托她给谭竹安带出最后一封信。信中说道,“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此时,蒋介石先后两次飞抵重庆部署,在固守不成时实行破坏、屠杀、潜伏、游击。11月14日,全副武装的特务站在门口,让江竹筠转移。她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了难友,然后从枕头下拿出儿子的照片,放在嘴上亲了一下,又放进自己旗袍胸前的内衣里。
随后,江竹筠扶着因受刑断腿的李青林,缓缓走出牢门。在门口,她停顿了一下,向难友挥手告别,没有一丝胆怯,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她顽强的生命力。
江竹筠一行被特务押解着,行走在没膝的杂草中。电台岚垭到了,江竹筠环顾四周,但见歌乐山雾气浓浓、山风微微,焦黄的杂草中,不知名的小花随风摇曳,顽强地怒放着。突然,一阵枪声响起,江竹筠重重地倒下,鲜血流淌,染红了她身边的小花。
江姐走了,这一年,她年仅二十九岁,留下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图片
巾帼不让须眉
革命精神永流传
盐都儿女定将在实际生活中
弘扬江姐精神品格
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来源:自贡网微信公告号)
编辑:孔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