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井区人大开展专题询问的探索与实践
3月中旬成立区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工作情况专题询问领导小组,3月至4月对我区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征集全区人大代表相关建议、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自查并听取建议意见,5月通过认真梳理汇总最终确定10个专题询问题目并召开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联组会议后将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询问情况汇总形成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转区政府研究办理并加强跟踪监督……以客观公正、讲求实效、促进工作的原则,做到选题“精”、调研“深”、询问“实”、督办“严”,推动专题询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一系列履职活动都彰显了贡井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与实践专题询问监督方式的担当作为。
精选议题,明确“为何问”
开展专题询问,是落实监督法的生动实践,是增加人大监督工作透明度的有效平台,也是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和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措施。对于促进“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解决民生重点难点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在选择专题询问议题时,区人大常委会始终遵循“问大事、问民生”的原则,重点聚焦市委、区委部署的中心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重点工作、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详细查阅了近年来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征求了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又通过召开常委会班子成员和委室负责人会议反复论证,最终选定对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为促进我区职业教育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只有每个议题都紧紧围绕中心、全力服务大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才能让专题询问更接地气,让每一次询问都起到切实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发挥人大监督、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工作情况专题询问领导小组组长邓晓艾说道。
深入调研,找准“问什么”
开展专题询问,重点是找准问题、选准询问题目。区人大常委会采取向相关部门和单位书面征集、向区人大代表重点征集等方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对专题询问议题的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还成立职业教育工作情况专题询问领导小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征集问题,切实把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社会反映较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职业教育工作问题筛选出来。
为使本次专题询问更加体现民声民意,在专题询问领导小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4月22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职业教育工作情况重点问题调研,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带队,分别前往四川百特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自贡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等地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我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情况。此外,还广泛征集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意见,梳理近年来的代表建议和群众来信来访中涉及职业教育工作的问题。最后,从征集的几十个备选问题中选定了十个专题询问题目。
规范操作,解决“怎么问”
专题询问是一项系统性、程序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扎实充分的前期准备是基础和保障,需提前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对专题询问诸多环节进行认真研究部署,合理安排询问人,明确应询要求,适当设置追问环节,确保专题询问严肃紧张、规范有序。
5月27日举行的专题询问联组会议,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也是特殊问答的考场,更是一场责任使命的考量。为了增强本次专题询问的效果,要求询问人提问必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敢于问真、问实、问透,应答者需简明扼要、直面问题,杜绝空话、套话。
“区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区自然资源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将如何保障职业教育发展重点项目用地需要的?”“区教体局是如何落实这一规定的?”……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何定平、杨远明、李良芳等积极提问,发问的十个问题在应答单位两个小时的真诚互动中一一得到回答。
严格整改,落实“跟踪问”
专题询问起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落实责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切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在于促进“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有关方面工作的落实。专题询问是监督手段,督促改进、推进工作才是目的。专题询问不仅关注专题询问会上的答复,更看重答复和承诺后的落实情况,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注重询问成果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询问的目的和效果。
本次专题询问会议后,区人大常委会将及时对询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或参会代表关注的重点事项及工作建议进行认真归纳梳理,提出具体的审议意见,以书面形式交区政府研究办理,并要求其限期向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区人大相关委室将加强跟踪监督,督促问题解决,确保专题询问“花开有果”。
下一步,贡井区人大常委会将把专题询问深入地融合到人大整体监督工作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专题询问工作模式,探索网络直播、现场询问等方式,加强和改进专题询问工作,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推动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彰显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心声“同频共振”。
编辑:陈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