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强,男,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四川崇州人,贡井区人大代表、自贡荷园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贫困户缺啥我就帮啥”,这是何同强常挂在口边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话,十余年如一日,何同强本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积极履行一个民营企业家应尽的社会义务,先后出资为贫困户硬化道路、修建蓄水池、改造危房旧房,并定期入户走访困难群众,看望建设镇敬老院五保老人,多年来深受建设镇干部群众好评。
艰苦奋斗 成就一番事业
1990年以前,何同强和所有农民一样,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可何同强不甘现状,深思熟虑之后他把目光投在了石棉瓦市场,那时石棉瓦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工作量大产出低,一开始,何同强每天都日夜不息地扑在生产线上,收入不但微薄,有时还会面临亏损,在艰难的处境下他没有选择放弃,他知道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终于,他等到了春天,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复苏,他办起了小型石棉瓦加工厂,一边加工石棉瓦,一边琢磨着自己的出路,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为人诚实,生意越做越好,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
时间很快来到了2000年,何同强做出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此时他的石棉瓦厂效益尚好,是稳扎稳打,继续深耕石棉瓦行业,还是大胆创新,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具备天生冒险家精神的何同强选择了后者,他敏锐地观察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版块正在被不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挤压,他们在自己熟悉的街区已没有足够宽敞用以放松身心的空间,郊区服务业即将崛起。于是在同年,何同强选择在建设镇重滩村将自己的宏伟构想付诸现实,自贡荷园养殖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实践证明了何同强选择的正确。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在的荷园休闲度假山庄已建设成为占地1200余亩、年接待容量逾30万人、年营业额逾2800万元的自贡西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标杆。园林总面积1100余亩,其中:荷花200亩,三角梅100亩,樱花100亩,红叶李100亩,紫薇50亩,桃花50亩;名贵树木数十种,其中银杏大道长约200米;生态茶坊2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品茗。
2016年11月,荷园二期工程“五彩荷园”建成完毕,2017年新增野外拓展训练,新增连片流转土地460亩,总投资金额达2000万元。分组团栽种四季观花、观叶、观果树种,以自贡市最长的紫薇花墙作围墙,配套建设游骑彩道、亲水栈道、休憩观景亭、水榭观景台、花景长廊、爱情长廊、爱情天梯等休闲景观,建设集四季观花观叶观果、采摘体验、婚纱摄影、农耕文化展示、田园游骑、拓展训练、商务会议、特色餐饮、假日小憩放松、乡村度假等为一体的度假胜地,打造自贡西城花海,并在2017年6月成功举办“贡井区荷花文化节”。2017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年营业额2800万。
因地制宜 发挥企业优势
在外摸爬滚打多年,何同强深深体会到了打工不易、创业艰难,如今他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和创业当地的父老乡亲。结合建设镇贫困户实际需求和荷园自身发展需要,何同强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力所能及帮助困难群众,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促进产村相融发展。围绕建设镇“产业强镇、生态兴镇”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深化一三产业互动融合,以“五彩荷园”建设为契机,带动周边农家乐聚集人气和服务业发展,开拓近郊农民就业及农民增收新途径,服务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为脱贫攻坚造平台、定基础。
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完成园内3户贫困户房屋的风貌塑造,园区道路全部硬化、拥有旅游公厕、路灯、环卫设施、文化休闲健身广场兼停车场等,聚居点农家大院内入户便民道也得到硬化、并有排污管网、微田园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微田园农家大院配套建设、入户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成,为园区内3户贫困户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休闲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建设延伸了公共服务,贫困户的健康、休闲、文化娱乐生活得到保障。
创新利益互惠机制。实行“租赁+分红+务工”经营模式,有效带动园内贫困户增收致富。土地流转出去后,从业主那儿获取土地流转费是第一笔收入,农业基础设施作为股份入股到农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按股分红是第二笔收入,到“五彩荷园”务工是第三笔收入。重滩村、回龙村共16名贫困户人均获得租金收入1250元/年,鼓励农户因地制宜,通过挖藕采莲、向游客提供餐饮茶水服务,人均实现增收1700元/年。
何同强开展“订单式”养殖扶贫——为建设镇贫困户发放鸡苗
“授之以渔”订单扶贫。立足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创新扶贫思路,变“输血”为“造血”,开展“订单式”扶贫,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为具备种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养殖苗子,建设镇政府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发展种养殖业;2017年共帮扶重滩村18户、新塆村5户贫困户,免费送鸡苗、饲料,待幼禽长大后再高于市场价4元回购,回购后又免费提供幼苗,并签单3年帮扶协议书,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
乐善好施 关注民生冷暖
作为区人大代表,何同强常常感到重任在肩,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履职尽责,除企业帮扶外,他还经常以个人名义为当地百姓提高生活水平捐资出力。
何同强为重滩村困难群众送去粮油
重滩村4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德芳一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家里4口人,她本人患有痴呆症,只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老公受骨质增生折磨,已丧失劳动力多年;儿子离婚后一蹶不振,以在外务工的名义逃避现实不愿回家,至今还是单身;孙子读小学,未来正需要一大笔教育支出。了解情况后,何同强决定伸出援手,他入户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根据李德芳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现在,李德芳家的危房得到了改造,由何同强个人捐赠的每年2000元的慰问金和一系列产业发展帮扶计划使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何同强为敬老院老人送去水果和鲜猪肉
重滩村4组有一段500米长的泥泞小路,常年人车通行不便,周围村民苦不堪言。了解情况后,何同强毫不犹豫捐出2万元现金,帮助硬化这条组道,100多人的出行问题得以解决;重滩村的农业发展需要灌溉,何同强捐资4000余元为村里修建蓄水池;看到重滩及周边村有部分群众房屋年久失修又经济困难,他出资把水泥、河沙、石子、石棉瓦等建筑材料亲自送到各村民的房前屋后,帮助10余户村民整修房屋;有一次,何同强办完事路过重滩4队五保户何明成家,见其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第二天就亲自买了几套衣服送过去,还拿了一些生活费给他,帮助解决其燃眉之急;最近,何同强又自掏腰包4000元协助完成重滩7组组道硬化和水利设施疏通修缮工作。
“重滩村一天还有贫困户,我就一天不离开”,这是何同强立下的铮铮誓言,伴随着一条条扶贫之路的延伸,一项项扶贫措施的落实,重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们口中的“何老板”将继续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编辑:admin_nam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