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贡市贡井区扇子坝大塘山,有一口清咸丰八年(1858年)开掘的盐井,现在还能采气。
1858年,一位盐商创办东源井。然而刚刚下好石圈,还未正式扣篾下凿,与之隔河相望的清江井,天然气竟两次焚毁井场。东源井老板感到前程渺茫,断然停凿,东源井成了废井。
31年后,也就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盐商杨仿春、曾子轩等人预料自贡盐场将时运好转。于是,与该处地主立下契约,佃价一次付清,“水火消长,各听天由命”,按“火圈日份”分享,取名炳源井,由股方投资合办。
腊月初三,杨仿春等人开始从23米深处开凿。4年后,当井凿至319.6米深时,终于见功,燃起5口草皮火圈熬盐,又过4年,彻底停凿,更名东源井。
盐场人知道“黄卤推沙,黑卤推气”。可东源井有了气,却没有推到黑卤。为要推到黑卤,股东们决定继续凿井。当凿至624米时发现黑卤水印。
股东们一鼓作气继续凿井。当凿至700多米时,终于见到黑卤,而且气盛卤丰,到1937年,天然气日产3万立方米,进入全盛时期。当时气产丰富,自用有余,还输送到附近的玉龙、富龙等9个井灶煎盐用。
一直走红的东源井,也曾有过天灾人祸。在20世纪20-30年代的那段时期里,东源井前后补腔竟达25段次,不是“转槽子”,就是“竿笠尖”掉进井里,事故频繁。直至20世纪30年代末,东源井才出现生机勃勃的稳定态势。
东源井自开凿以来,累计产天然气达3.28亿多立方米,制盐50万吨,至今仍产天然气。(秦勇)
编辑:周文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