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17年5月曾任职原成佳镇郑家观村第一书记,后于去年4月轮换。恰巧我主管局-卫健局下派的帮扶干部因产假不能从事驻村工作,故局里考虑让我“重装上阵”。2019年10月起,我便继续在成佳镇刘家村开展脱贫帮扶工作,目前正值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算是“临战受命”吧。
得益于自身的两个优势:一是刚从“第一书记”战线退下来,有较丰富的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二是自己长期身处本镇,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有较强的群众基础。依靠这两把刷子,便很快投身到刘家村10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中去。
甩膀子,迈步子。临时接任帮扶工作任务,首要是把自身工作协调好。经过与院长的沟通,决定在平日不值班的下午,入村进行脱贫攻坚工作,尽量不让其他事情拖后腿,遵循临时任务临时办的原则。在不耽误院内自身工作的同时,又空出时间狠抓扶贫。这样才能让自己甩开膀子、迈大步子的专心干扶贫!
要办事,先混熟。这是干基层工作的根本法则。接到工作的第一周,就请示院领导,从药房调拨10袋板蓝根、10袋玄麦甘桔颗粒,当作遮手礼也当是一次慰问,然后逐户进行走访调查。让我欣喜的是,在这10户帮扶对象中,大部分人都是我以前或现在医治的患者,大家都对我很熟悉,亲切的称呼我:周医生。这便能快速让群众接受我、认识我,让工作更好地步入正轨。
勤走访,多帮扶。作为帮扶责任人,要勤走访。在下乡入户和贫困户拉家常时,才能逐渐摸清情况,贫在哪里,就帮在哪里。在清家底的基础上,建立好帮扶台账,尽量做到因病施策:有慢性病的及时纳入特殊病种;缺收入的提供公益岗位;缺技术的介绍技能培训;实在困难的申请政策兜底。严格按照“一超两不愁三有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把自己所帮扶的10户人当成10道改错题,纠正一户脱贫一户。在大半年的工作时间里,有幸我得到所帮扶贫困户的认可。
“脱贫尚未成功,帮扶仍需努力”,临近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拿出“将士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的精神。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继续发扬“第一书记”的荣光,相信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局党委及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必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作为一名帮扶责任人,我一定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刘丽媛
0